总言之,不论这一场宴因何起的。也不论诸人是如何喜的,总归如今宴结,是皆大欢喜,自此也很可以说是事情大定了。
这下子总是没她甚么事儿了罢,蔻娘心道。
这一回儿她倒是不曾想错了。
这家世相当,两方长辈也均有意,做小辈的也见过了,长辈问起来,封二娘子是怎么答的蔻娘却不知道,但瞧母亲问了兄长后便很是欢喜了几天,便也知道再不必问了。
总之,这封二娘子的前程可不就定在她们陈府上了么,更是定在了她们三房。总归是事无出入,再又是真不干她甚么事儿了,蔻娘更是放下了心来,只时不时的听听长辈们言语,也听听家里头的闲话。
定亲的事宜都是从长辈那儿走的,蔻娘无需出面,自然知晓的不多,只是略听祖母同母亲都提了一嘴,这才知道她们近日在家里理那提亲时要备的礼。
两家虽是私下看定了的,然而毕竟是大家族的,自然还是打算请了官媒到淮阴侯府上的,也算是给两家做做脸面。又因着双方家世不薄,这里头自然要更为讲究。礼也是不能薄的,否则不但是失了陈府的脸,还打了淮阴侯府同封二娘子的脸。
如此得不偿失,顾氏同罗氏定是不会做的。又因了陈翊是三房嫡子兼独子,若无意外,顾氏也就能娶这一回儿媳妇了,自然更是给陈翊同封二娘子做脸,丝毫不肯怠慢的。从她这里给封二娘的礼,首饰之类的种种都可以说是挑了三房库房里最好的了。
蔻娘只听了一耳,却并不很放在心上,直到顾氏同她说礼已经送过去了,排场又很大,再换了庚贴,到官府记过了,两家已是定下来了的时候,蔻娘这才知她往后的的确确是要多了个嫂子的。
这样的日子却也没甚么不同。蔻娘原是这般想的。然而过不得两日,她却又知自己想错了,这其中终究还是有些差别的。
便说这礼,按照古例,两家定下后,封二娘便是要回礼的,不必多回,就是给长辈们同小姑子们做些针线活儿也就罢了。只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陈家人到底还是不少的。
封二娘并没有亲来,只是由淮阴侯府的人客客气气的送上门来。每人的物件儿都拿了个包裹好生的装着。
蔻娘去问过母亲,给长辈们做的都是些抹额,很是用心,材质也好。她再回去看自己的,封二娘给小姑子们做的就比较零散了,毕竟是心意,荷包也有香囊也有,凡此种种,每人都有两三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