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周义的哥哥周忠如今在府里是做的什么差事?”周家是贾家的家生子,祖辈也是荣国公贾源的得用随从,只是祖母当家时不如林家得用,母亲当家后不如赖家得用,但在贾府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世仆了。能指使得动他们的自然不是一般人。
林桦家的有些诧异,“周忠?前年奴婢去京里时他还是荣国府回事处的管事,他家的是个谨慎人,在公中司房做事,他的大儿子周瑞是二爷的长随,听说娶了二太太的陪房丫头,小女儿嫁了出去……呃,仿佛也是王家名下产业的一位掌柜,如今倒不知道是不是还一样。”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前年母亲发落了不少管事奴才的事儿……贾敏眼睛暗了暗。
“娘亲。”兰祯偎着她坐下,“你很伤心吗?”
贾敏抚着女儿越发清丽脱俗的小脸,怅然微笑:“伤心?不,只是有些失望。兰儿,你要记住,即便是身边得用的奴才也不能全心地信任,永远地信任。”
“女儿知道。”兰祯展颜道,“我只在乎爹娘,弟弟妹妹。”一旁乖巧玩着积木的林灿和黛玉听到姐姐似乎在叫自己,看了看手里的积木,扔开,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走过来。“姐姐。”
“石生,连生。”兰祯抱住他们,在他们的小脸蛋上各亲了一口,然后扬起小脸让他们也在自己脸上亲一口……虽然很多口水,不过三人都很高兴。
林赫已经五岁了,林海见庆旸帝派来的范师爷才学渊博,便请他做了幼安的老师,在外院教他读书。这样一来,虽然他跟着兰祯同住辛夷坞,白日里相处的时间却不如林灿黛玉来得多了。
小孩子最是敏感,兰祯从出生起便日夜用灵气滋润筋骨血肉,气息最是好闻,一有空又总是喂他们吃带着灵气的果汁果肉,他们自然万分亲近。
“娘,后面西跨院里的刘姨娘陶姨娘病了,要不要再请个大夫来看看?”兰祯随口问着。
贾敏眼睛一闪,拿着帕子给抓着荷叶糕啃得满嘴碎屑的石生轻轻擦着,“应该的。”
“那梅院那两位呢?”那姓何的还好说,不过一盐商庶女,姓齐的来历却有些可疑,说她是专人教导出来的瘦马吧,偏偏又懂些乱七八糟的邪术,真不知是哪路高人培养出来的。
“目前还不好动她们。”
“我看那何姑娘快忍不住了,那姓齐的再弄些事出来……”要不是她下药,“病势”沉重的刘姨娘陶姨娘怕要满嘴胡说八道坏了林家名声了。
“难道让你爹去安……去她们那儿听曲?”想起女儿还小,不宜听这些,贾敏将话生生拐了个弯。林海没那个心思,她自然不充那贤惠人。“好了,她们的事你不用多管。再过几日,白鹤寺有盂兰盆会,你爹与玄空大师有交情,到时咱们也去瞧瞧,添些香油米粮。”
“那晚上放河灯呢?”
贾敏瞪了她一眼,“不许。多大的人了,还跟小时候一样呢……”谆谆说起淑女该有的娴静文雅,不能总想着出去游玩,又说起晚间灯会人多怎么不安全,有拍花子的,还有吃小孩的妖怪……兰祯听得心里直翻白眼。
七岁是多大的人?哎。
作者有话要说:补充说明:
盐运使,全称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官品为从三品,专设于两淮、两浙、福建等产盐省份。盐法道为正四品,其职权与盐运使相同。雍正时期,盐运使改成了盐法道。中国古代关于盐务官职有些混乱,名称不同,职能却有些重叠,比如盐法道便兼有盐课御史的职责,有时候这两个官职是同一个人兼任,因此又有“巡盐御史”的称呼。而有时候,同一个时期,产盐茶少的省份(几乎没有),是合在一起的,比如雍正时期的四川,设的便是盐茶道。
鱼仔细一查,才发现有些说不清,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个文背景的背景是架空的,里面的衣服首饰什么的是各朝各代都有一些,官职也是,而盐务官的设定是:“盐运使”掌督察场民生计,商人行息,适时平其盐价,管理水陆输运。受督抚管辖,从三品官衔,办公机构盐运使司底下设有经历、知事、巡检及库大使等职官;盐课御史属科道从五品官,有监督盐政上达天听之职;盐法道道员是正四品官,专设于产盐重省,职能虽与盐运使略同,但侧重于巡察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