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8章 激流暗潮

东鲁传 李阐提 2919 字 10个月前

来自大地方的五姑奶奶在香蒲眼里,颇有几分高不可攀的意味。

叶氏眼中隐隐有火:“你太高看钟老五了。冠冕堂皇地走了这一趟,你莫不是把她以前都忘记了?这才几年,你以为曲柳树变成量衣尺就那么容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香蒲恍然大悟,一时无语。

关于五姑奶奶的离家出走,虽然钟家自有一套天衣无缝的说辞,但真相如何,作为内部人,香蒲还是有相当的了解的。

五姑奶奶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黄花大闺女一个,就敢不告家人,跟着一个男人私奔。

也是她走了狗屎运,跟对了人,不然的话,今天的钟家对外就该是另一种说辞了。

就五姑奶奶这样的,既这个胆子,什么事儿干不出来?

“别说只是塞个亲戚,要是家里的这几个亲侄女儿能给她带来好处,估计她早下手了。”

香蒲不由得心神一颤:“千万别打咱家孩子的主意!好好地,干吗去给人做奴做妾!”

叶氏白她一眼,调侃道:“你这是对自己的出身有意见么?”

香蒲也不恼,笑嘻嘻道:“我是个例外。能碰上姐姐,做妾、做丫头我都是乐意的。别人家的主母,谁敢保证都能跟姐姐这样?”

说到这儿,香蒲压低了嗓音:“就说老太爷那里,起先也是有几个姨娘的,结果呢?只有老太太一个还健在。咱家爷的生母,四爷的生母,哪个活到儿子们长大的?要说这里头没弯弯绕儿,打死我都不信。所以,给多少钱我都不会住到前头去。奉劝姐姐你也不要再有这样的心思。在人屋檐下,哪赶得上自己家里当大王?你呀,有些时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还不是为孩子们好?就你家爷那样的,活该他处处讨人嫌。可孩子们有什么错儿?身为钟家的儿孙,住在外头,叫人怎么看、怎么想?”

“分家了不是?既然分家了还要住在一起,大太太她们会怎么说,姐姐想不到?”香蒲鄙夷道,“所以,我宁愿住在外头吃糠咽菜,也不稀罕捡他们的剩汤剩菜吃,我才不要那么下贱呢!”

“这些事儿,你心里知道就好,别让人听了去。”

“知道。你当我傻还是当我活腻了么?我可不能死,我还等着孩子们将来出息了,跟着沾光,吃香喝辣的呢。”

“但愿。”叶氏口不应心道。

“肯定会的。”香蒲的笑容,让人怀疑她的面前堆满了金银珠宝,“三番两次出来这些事儿,姐姐你没感觉到么?虽然每次都很危险,可是,咱都能化险为夷。我就在想,说不定老天爷在暗中关照咱们呢。”

关照?从哪里看出来的?

叶氏不觉默然。

她也在回想近来所发生的种种,有些事越琢磨、越觉得有几分玄妙。

“萤儿……”

后头的话,渐渐低下去,最终化成一片絮絮,模糊难辨。

若萤放弃了倾听。

可以确认一点的是:因为五姑奶奶的到来,母亲暂时又没有时间给她裹脚了。

如此甚好。

她不想被束缚,她并不认为这个家能够约束得了她。

只要是她不愿意的事,谁也别想强迫她。

当然,既然老天让她降生在此,作为家中的一员,她会尽可能地保护家人的安全与利益。

就好比说白天所发生的那场意外纷争,其原委与过程,她不打算告诉任何人。

当女孩子们都在嬉戏玩乐时,她独独选择了旁观。

这是浸淫到她骨子里的一个习惯,尽管她尚不清楚年纪小小的她缘何会有这样的心思,就仿佛被钟若英那一摔,摔得灵魂出窍,一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经历了许多事、生活了很多年。

这似乎也算不上稀奇。魂魄不灭、鬼怪出没,在世人的言谈经历中不也时常发生么?

在不明究竟之前,她觉得她还是保持观望的好。

静静地站在一旁、站在别人不易察觉的地方、站在能够俯瞰所有人的位置上,冷冷地看别人的热闹,从热闹之中,看出门道。

不然,缘何前人会有那样的诗句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ps:名词解释

头七---丧殡习俗,人去世后的第七日,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据说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