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配角(3)

上午主要是拍张承才和张诚在县一中读书的戏。易北梁今年刚刚二十二,让他饰演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只要化化妆修修容就能够很符合那个年龄段了。

而归戟不同,他如今已经三十六,是少年年纪的两倍还多上七八岁,化妆难度不可谓不高。

不过好在农村小子,长得比实际年龄大上几岁也是正常的,再加上归戟天生油性皮肤,脸上几乎没有皱纹,在化妆师和服装搭配师一阵捣鼓之后,看起来也没什么违和之处。

拍摄的背景是零五年,县一中所在的小县城并不富裕,所以学校的设施也是老旧的,带着几十年沉淀下来的岁月沧桑感。

张诚是个闷葫芦,学校里除了张承才,再没有其他朋友,不过他也不怎么在乎。在张诚的眼里,一心一意的学习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张成才也是这么想的,哦对了,张承才原来的名字是张成才,上了大学之后才改名为张承才。

但是张成才同样注重维系和同学们的关系,因为性子开朗热情,收获了不少好哥们。

上午第一场戏是张成才、张诚和其他同学在班上上语文课,张成才课上表现活跃,经常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张成才回答的极其出色,既展示了自身的才能和魄力,也为之后的成功做了极好的铺垫。也同样是这个问题,勾起了那个时代人的热血和激/情,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场戏属于前期最精彩的部分之一,重要程度自然不可小觑。

林俊远在机器后面大喊“action!”

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后,将目光转向下面的学生,看着下面一名名学生带着憧憬的小眼神聚集在他身上时,神情是欣慰的,也带点难以言喻的悲伤。

因为他知道,在他讲这堂课时,下面的学生都是热血沸腾的。但是之后呢,之后又能有几个人在学习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他却又清楚的知道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本身不愿意念书而放弃的,他们或许因为家境贫寒,或许因为重男轻女,或许还有其他不得不放弃的理由......

他教学生三十多年,见了太多太多的无奈和心酸,所以每每讲到这里,心绪总是复杂而难以平复的。

“在这里,老师想问问在座的同学们,大家是如何理解‘雄健的国民’这几个字的?”

张成才第一个举手,然后端端正正的站直,与语文老师对视,“我认为,雄健的国民是离不开艰难的国运的。正因为国运艰难,部分觉醒的知识分子重新陷入迷惘,开始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动力。但我国的国民是坚强不屈的,国民在历史中多少次展示出他们独特的智慧和魅力,不断推动历史长河向更好的方向前进。纵然国运再艰难,我国国民也要拿出勇气拿出气魄去度过难关,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张成才是在一片掌声中坐下来的,语文老师也抬起手互相击打了几下,语气中是满满的赞赏和期许,“张成才同学回答的好,很好!国难当头,国民自当雄健,万众一心走过崎岖险阻的道路。我也希望张成才同学能够永远记住方才所说的话,在座的其他同学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