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许远生是最悲催的,完全没有享受到作为老幺该享受到的福利。因为上面两个哥哥娶老婆,父母掏空了家底。他六岁的时候,爸妈都五十往上了。父亲许正业六十岁那年,许远生菜十一岁。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尤其懂事得早。许远生四、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跟着哥哥姐姐到山上砍柴火,去田里捡稻穗。山上有果子的时候就跟着哥哥姐姐到山上摘些野果子,把品相好的拿到供销社去换点油盐酱醋什么的。
果子卖价高的时候,上头几个哥哥姐姐也会商量着买点糖块之类的零嘴回家。因许远生也参与了其中,所以零嘴也有他的份。家里头穷,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能吃上几回糖。许远生总是把他得到的糖块珍而重之的用纸包好,实在想吃糖的时候才拿出来舔一舔,往往一个糖块就能吃上一个月。
许远征八岁那年,家里最小的姐姐许九桂也出嫁了。少了一个人帮衬,家里的境况就更艰难了。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八十年代,这话还是很符合实际的。那时候农村普遍的穷,许九桂嫁得人家也是如此。许九桂嫁到他们家也是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哪能动不动就丢下家里的活不干,跑到娘家去帮忙呢!所以即使许九桂嫁得离家不远,但是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也极少回娘家。
许远征和许远兴成家了之后,也忙着养老婆孩子。虽然一家人此时还未分家,但是却已经有了分家的苗头。许远航和许远兴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是家里面干活的主要劳动力。这一年,许远生也到了读书的年纪。许正业是想送他去读书的,但是最后也未能成行。在许远征和许远兴看来,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谁家也没有把兄弟养大还要供着他读书的道理呀!再说了,也不是不送许远生上学,只是晚个两年罢了。
那时候,许远征的大儿子才堪堪满一岁,正是离不得人的时候。董小玲也要忙着田里的活,许远航倒是已经开始上学了,许远生就成了最佳的带孩子人选。
许远生和许远航也知道自己在家里的处境,从来就没有闲着的时候。除了给家里头割猪草、放牛,就是扛着镰刀上山上砍柴。砍的柴也不光是自己家用,而是将其中的大部分晒成干柴之后用大板车拉着去集市上卖钱。
因为除了给大哥看孩子之外,还要帮衬着家里砍柴放牛、割草喂猪。许远生上学也晚,十岁才进的学校。他进学校那年,许远航正好从学校辍学,开始像个大人一样干活。而许远生,即便是进了学校,家里头的活计也是不敢耽误的。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先到山上砍一担柴回家吃饭。下午放学了就趁着天还没黑赶紧去割猪草,不上学的时候就去放牛。
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年岁也大了。许远生自认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十三岁那年就从学校辍学出来了。许正业和程金英倒是想让他继续读书,可是家里实在是艰难。饭都快吃不上了,哪有精力和金钱供他读书啊!
在家里干了两年农活之后,十五岁的许远生就跟着村人一起外出到温州打工去了。没文化又没成年的许远生即便是去打工也没什么好去处,只能跟着村人到工地上去挑石头水泥,成了后世人们常说的“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许远生这人也实在得很,虽然在工地上干活累是累了点,但是好歹包吃包住,这一点就让他很心满意足了。只是因为他年纪小的缘故,虽然干的活不一定比成年人少,实际上拿到手的工资确是比人家少多了。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的实在是辛苦,许远生挑石头肩膀都磨烂了好几回,鞋也磨烂了几双好歹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