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远生是四个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比大哥许远征小了近二十岁。都说人多力量大,家里头兄弟多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家里穷困又人多可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了。
身为长子的许远征从小聪明又会说话,最受父母宠爱。新衣服一定是第一个穿上身的,等他穿不了了才给下面的弟弟穿,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大多是进了他的肚子。即便是许家最困难的那几年,底下几个兄弟的碗里只有几粒米,许远征却能吃上半碗干饭。
当时时代背景就是这样,每户人家家里的长子都是这个家庭未来的顶梁柱。父母会竭尽所能的培养长子成材,长子的吃穿用度一定是全家最好的。底下的兄妹都得靠边站,谁让他们出生的晚呢!
在父母的全力培养之下,许远征是几个兄弟中身体最健壮的一个,身高体壮。同时,许远征的文化程度也是几个兄弟中最高的。许正业本想让许远征读高中,然后再端个公家的饭碗。奈何一九六九年,刚满十六岁的许远征就去了部队参军。那时许远航正在程金英肚子里头待着,许远生还未出生。
当兵十年,许远征只回了三次家。只偶尔会将部队发放的津贴寄回家,除此之外竟连只字片语也不曾附带。
许远征去当兵之后,许家在东兴岭的地位就提升了很多,连村长都对许家众人多有关照。可许正业和程金英却并不为此感到高兴和欣慰,夫妻俩人自许远征入伍之后就日日提心掉胆,生怕许远征会受伤甚至死亡。许远征虽然是许家的长子,却是程金英的第二个孩子。可能是因为第一个孩子因为痢疾夭折之后,夫妻俩在他身上投入的心思就更多了。当时的社会并不太平,作为掌中宝、心头肉的大儿子去参军了,夫妻二人可不得担心的吃不着睡不好吗?
许正业还好些,毕竟是男人,没那么儿女情长。程金英却常常在旁人提到大儿子的时候,在一旁暗自抹泪。许远征寄回来的津贴,都被他们存了起来,不曾动用一分一厘。每次许远征回家探亲,程金英都催他尽早成家,可许远征当时满脑子都在想着晋升的事情,一直不愿意找个人结婚安定下来。
许远征只是初中毕业,学历不够的他晋升的机会极其有限,在部队待了六年仍旧是普通的士官。到第十年的时候终于下定了决心转业回家,彼时他已经二十六岁了,村中与他同龄的人孩子都已经要上小学了。
在当时的农村,十六七岁结婚的人比比皆是,二十六的许远征算是远近闻名的大龄剩男。附近村子与他同龄的姑娘都早已嫁做他人妇,十八九岁的姑娘又不愿意嫁个这么大年纪的男人,于是许远征就变得无人问津了。许正业和程金英也不可能看着大儿子一直单着,于是到处托人打听哪家有适龄未婚的女孩子。
蹉跎了半年,倒是有那么几个愿意嫁的,只是都是些二婚的女子。许远征当兵后眼界也高了不少,哪里愿意娶二婚的女子,于是婚事就又耽误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