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琳琳自幼喜爱植物,洞府中的植物很多都是现在已经绝迹的珍稀品种,习惯使然,琳琳待植物极其小心,每次采药都尽量不伤药材的根部,若是需要根部入药,也会取下有芽的枝茎随手栽下一棵。徐大夫见了连连点头,这个徒弟好!
中医虽分科细致,但其实还是一个整体,做一个好中医,不能只会把脉,也不能只会开药,要把采药、制药、诊断、开药、腧穴、推拿、针灸等等各方面都学好了才能更好地完成治疗。所以,徐大夫做事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事儿,都把琳琳和重孙带在身边,边做边讲,间或让琳琳自己动手。
徐大夫的重孙才四岁,是个很乖的小男孩,大名叫徐泽漆,小名叫忍冬,又叫冬子,这一家子不愧是大夫,常山、泽漆、忍冬都是药名,大概是儿子和孙子不学医真让徐大夫急了,一个男孩竟然叫了两种药名!说到冬子这孩子,平时乖巧得很,不哭也不闹,就是对中医很感兴趣,混熟了之后更是天天有十万个为什么……怪不得徐大夫说这孩子是徐家这三代唯一一个适合学医的呢!果然有慧根!冬子问了问题,徐大夫就顺便考琳琳,然后琳琳就背书,冬子听不懂的,徐大夫就一点点讲解,还常常附上自己以前的诊病实例。唯一能让冬子安静的就是徐大夫看诊的时候,真不容易啊!
琳琳一直待到正月十四才跟师父告别,当然,中间过年的几天琳琳也避开了,说是回家过年,其实是回洞府里去了——过年回家肯定就出不来了,琳琳带着赤焰、苍冥、参娃儿三个天天在洞府做大餐——修行者也是可以适当休息几天放松一下的,虽说冰魄和雪萌、火妙还没出来,但是琳琳依然做了它们的份儿,放在冰山旁边。
竹山学医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琳琳却觉得恍如隔世,甚至有一种错觉,从洞府到竹山、再从竹山到洞府的日子才是真实的,回家来来回回上学念书的日子仿佛是上辈子的事儿了。
在竹山学到的东西,才能和洞府的需要、自己的未来结合起来。
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似乎只是为了考试而已。
因为徐大夫坚决不要玉石,琳琳便给师父留下了一颗一百二十年的人参,是附近山上挖出来的,东西虽是好东西,但在九几年也不算太难得。琳琳说虽然自己刚跟师父学了炮制,但怕糟蹋了好东西,就送给师父了。徐大夫这次倒是没推辞,毕竟作为一个大夫,多少都有些“药痴”——看到好药就想留下来炮制成药……
琳琳走的时候,徐大夫叹气,小徒弟学得太快了,他本来以为教出来一个徒弟,怎么也得十年八载的,可是按这小徒弟的速度,不到两年,估计就能把自己的本事掏光了——这还是有冬子拖慢进度的情况下!到时候她初中还没毕业呢!没毕业就不能行医,不会到时候忘光了吧?他还指着有生之年小徒弟把他的医术发扬光大呢!虽说他本来的目标只是把家传医术传下去,可是小徒弟的学习速度太让人激动了啊!不进一步提高理想他都觉得对不住自己啊!
琳琳虽然中间打过电话联系过家里,但是回到家还是狠狠挨了一顿,琳琳忙跟家里汇报,自己在冬令营怎么怎么学习英语,还在途中遇到了一个老中医,跟人家学了不少东西。
看到爸妈不相信,琳琳还在爸妈跟前秀了一手,说爸爸的脉象怎样怎样,最近几天什么时候喝了酒,什么时候生过气,脸色怎样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还说妈妈的脉象怎样,可以看出年轻的时候流过一次胎,后来虽然家里好好养了,但还是对身体有损害,不过自己会帮妈妈补好身体的。
虽然琳琳都说准了,但妈妈还是半信半疑,“行了行了,没事儿还能乱喝药?我跟你爸这么多年也都好好的!”
老爸跟老妈一唱一和:“是药三分毒,你刚学这几天别自己瞎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