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五章

却说绣安正在景仁宫小厨房做汤圆,得了秀宁吩咐,放下手里正揉搓的面剂子,拿干净抹布盖好,瞧瞧锅里馅儿已经熬的差不多了,端下来放一边晾着,嘱咐小厨房宫女好生看着,等她回来就搓汤圆。小宫女笑问:“姐姐,咱们北京城里的汤圆儿,不都是做好了馅儿,切成块儿,往上裹面粉吗?怎么咱们做的是往面团里塞馅儿啊?跟饺子似的呢。”

绣安淡淡一笑,“你年轻不知道,这是南边儿的做法。回头若是有剩余的,你也尝尝,看看跟北边儿做的有什么不同。”

小宫女急忙应了,帮着绣安穿戴好厚衣裳,送她出门。景仁宫二门处,正有一个小太监名唤三德子的,乃是秀宁方才吩咐,陪绣安一同去御膳房的。

三德子年纪不过十三四岁,正是聪明外漏的时候,见着绣安,忙不迭得上前见礼,口里绣安姑姑叫个不停。绣安也不多说,对他笑笑,便叫着一同出门。紫禁城中人口众多,还有住的偏远,故而,各处宫女太监吃饭,自有安排。有宫妃入住的宫殿,各宫自有小厨房。除了大节日里宴请大臣们,平日里很少动用景运门外御膳菜房。康熙吃饭,除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送,便是乾清宫旁的内御膳房做。有时候后宫嫔妃们宴会,也是由内御膳房准备。故而,绣安领了三德子,出了景仁宫,过了景和门,就往乾清宫偏殿处而去。御膳房总管额参正在教徒弟熬制鸡汤,这是宫里端嫔主子点名要的,不可大意。听闻景仁宫姑姑来了,说贵妃有吩咐。额参心里暗暗琢磨,该不是大孙女来了?脚下不敢怠慢,放下手里紫砂茶壶,便三步赶两步出来门。一看门外站着的那位容姿卓约的宫女,不是自家大孙女又是何人?顾不得说话,先湿了眼眶。上前一弯腰,口里道:“奴才给贵主儿请安,贵主万福金安。”

入宫近十年,绣安还是头一次跟祖父说话,眼见老人家头发已经花白,想起幼时祖父抱着自己站在灶头教自己做艾吉格饽(饺子)的情形,再看祖父躬身行礼,顿时眼圈儿也跟着红了。碍着三德子就在一旁站着,不敢耽搁,急忙侧身避开一礼,对着东边景仁宫方向说道:“贵主安。”

额参这才直起身来,看着绣安,伸手抹抹眼角,堆笑道:“姑娘可好?”

绣安点头,“好,一直都好好的。”顿了顿,便把佟贵妃吩咐的话说了,额参赶紧点头应了,连说请贵主放心。又问还有什么吩咐。绣安摇头,从腰里摸出一个荷包,倒出来十来个个金锞子,有如意梅花形状,有年年有余形状的,一个足有一两重,一股脑全都塞给额参,嘴里道:“这是贵主赏的。”

不过就是安排安排汤圆馅儿,哪里用得着赏这么多,放在寻常百姓家,够十来年花销了。额参哪里还不知道,这不知道是大孙女攒了多少年才攒下来的呢。急忙握着拳不肯收,口里直道:“当不得,当不得。”

绣安急忙道:“是贵主赏的,您拿回去,给家里孩子娶媳妇。”额参还是不要,连说“孙子们都有一把子力气,哪里用得着这些。”绣安这才含泪,“家里妹妹也该出门子了,合该添两件好嫁妆,才好说婆家。”

话说到这儿,额参只得接了。从腰里荷包抓了一把,抓出一串儿黄杨木雕的佛珠,小小巧巧的,摩挲了两下,这才递给绣安,小声说道:“这是,是我家媳妇和儿媳妇在潭柘寺里求的,给大闺女求的。揣我兜里,两年多了。谢,谢姑娘。”说着,又险些掉下泪来。

绣安接了,攥在手心里,哽咽道:“我知道,我知道。”眼看天色不早,不敢多留,顺手把佛珠塞到袖袋里。又大声叮嘱几句好好办差。看额参无事,便带着三德子缓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