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嫔点头,“是了,如今孩子最重要。”二人随即唤进来葱香、荷香,命人传饭不提。
荷香应一声,出门吩咐。李安安叫住葱香,塞给她个手炉,柔声说道:“在外头站了那么长时间,冻着了吧?”
葱香笑嘻嘻接了手炉,回话:“主子,倒是不冷。太阳照着呢。就是外头化雪了,琢磨着一会儿打发人回去取了主子的靴子来,免得回去时候踩了雪水,冷。”
敬嫔在一旁笑着夸道:“瞧瞧这孩子,多懂事儿。”
李安安点头,“是个好孩子。难为你想着。”便叫她使两个小太监取靴子,并传话叫佳慧把自己的例菜送来,跟敬嫔一起吃。
敬嫔嗔怪:“我这儿还能少了你一口吃的。送来送去的,也不嫌麻烦。”
李安安缓语说道:“知道姐姐不缺这些。不过是我的小心思,不愿浪费。不说别的,我跟姐姐休戚以共,我多勤俭些,也是为姐姐和这孩子祈福的意思。”
敬嫔听了,这才笑着应了。
不一会儿,敬嫔的例菜备好了,佳慧托王贺把李安安的饭菜也送来了。因是送菜的箱子底下灌满热水,箱子用棉被一路裹着,故而拿出来还冒着热气。两样例菜一同放在外间圆桌上,葱香、荷香领着小宫女摆筷子、放调羹。
李安安忙了一上午,着实饿了,扶着敬嫔起身,一旁小宫女早打起帘子,另有荷香、葱香躬身候着,递帕子净手。崔柱儿、王贺带着人站在门口静候召唤。
李安安与敬嫔落座,起筷子吃饭。一时屋里安安静静,只余杯箸之声。
敬嫔体虚,没有胃口,架不住李安安饿狠了,在一旁一筷子一筷子吃得香甜,陪着多吃了半碗饭。一时收拾碗盘已毕,二人依旧去西头里间说话。荷香拉着葱香吃饭,留两个小宫女守在门口伺候。崔柱儿与王贺也安排好人,跟着一起吃饭不提。
敬嫔吃了饭,心里郁气多少排解出去,对着李安安苦笑,“瞧我,说是三品大员家里的嫡女,遇上个事儿,竟然这么沉不住气。”说着说着,眼眶又湿了。又暗暗埋怨自己不争气,失了满洲贵女风度。
李安安抿嘴儿一笑。三品大员?也就清朝会把护卫皇城的官员们提这么高的位置。这些官员们,大多还是清朝皇帝家养的奴才,上位一靠马屁二靠忠心,三靠的是血缘旗属。至于本事?真正的三品大员,文能繁华一方富庶,武能安定边疆平安,眼界开阔,格局广大。哪跟敬嫔他爹,除了没事儿讨讨康熙开心,让康熙放心,就是回家搂小老婆。家里丫鬟仆妇,但凡平头正脸的,少有逃脱。少有逃脱了敬嫔她爹,也逃不了敬嫔兄弟那双招子。也就是敬嫔她娘看着,不让这些话传到女儿们耳朵里罢了。安嫔娘家少有进宫看她,看一回必然要暗示敬嫔娘家乌糟事儿。这家风,别说李永芳素来治家严谨瞧不起,就是皇后钮钴禄氏,见惯了家里爷们儿心血来潮睡丫鬟,也多有看不上。没看如今坤宁宫对待敬嫔,远不如和李安安亲近。若不是敬嫔素来恭谨,坤宁宫不够安稳,需要翊坤宫帮扶,皇后怕是早就不耐烦了。敬嫔娘家这事儿,康熙那边许有耳闻,只是如今三藩未平,京中无将可换,皇城安危还有用得着王家的地方,懒得搭理吧。
想到皇后,就听外头小太监唱道:“主子爷、主子娘娘驾到——”
敬嫔闻言,就要起身相迎。李安安急忙按住她,拿帕子往她脸上擦了擦,眼看泪痕减淡,这才帮着敬嫔抿了抿鬓发,二人互相搀扶着,出了后殿,往宫门处相迎。
到了宫门口,一众跪伏在地,康熙与皇后先后下轿,一前一后迈进宫门。众人山呼万岁、千岁。康熙笑对敬嫔说道:“你怀有身孕,昨日又刚过雪,冷,不必多礼,赶紧起来吧。”
看看李安安恭谨跪在一旁,扭头对皇后笑说:“早知道安嫔在这儿陪着,朕也不多跑这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