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前,小娥还像模像样地批评顾双:“千万要记着路啊,不然以后主子叫你取东西,回回误事可不好,不是每次都能遇上我的!”
顾双觉得小娥可爱极了,分明才九岁,却像个小姐姐似的关心自己,把高粱饴分了她几块,挥手叫她赶紧回去,别受凉。
崔兴家的年岁大了,又因丈夫是体面下人,大半时间都留在自己家料理家事,偶尔才回大房帮忙,年下事多,她却特地回了府里的事,一心一意等顾双回来。
顾双敲门时,崔兴家的正在门前扫地,家里的另一个小女儿坐在正房门槛前喝甜豆花。
见顾双回来了,崔兴家的急忙扭头对小女儿到:“春花,你表姐回来了,快去吧灶上温的那碗豆花拿来。”
一边说,一边拉着她进了正房,下人房里没有地龙,崔家素来勤俭,铜盆里永远只有那么三五块发白的木炭,崔兴家的又添了三五块,重新引火,烧得红彤彤的,暖气直冒。
“我都听说了——你快吃豆花。”她一边生炭,一边对顾双说,“你果然进了三房,可我还听说,三太太留下一个叫珍蕊的?”
顾双道:“是,原本叫小丫,好像也是家里遭了水灾。”
崔兴家的手一顿,放下拨弄炭火的铁钎,坐到顾双对面,自己斟茶喝。
“双儿,你可不能因为这个就和她亲近,我看这珍蕊八成是要留给三老爷做小的,你服侍的是苏姨娘,将来和她一定势同水火。”
顾双点头道:“舅妈说的是,我也总觉得苏姨娘在提防我,直到听说太太留了小丫……珍蕊在身边,就没那么抵触我了。之前的雪莲姐姐到底是因为什么被送出府的?”
她说完,就把高粱饴给了舅妈,又招呼春花来吃,说是苏姨娘给的。
崔兴家的见了糖,明白了苏姨娘的意思,心下稍安,道:“三房的事,外人也不好说,但左不过是东风压倒西风那档子事。这是老天眷顾你,出了个珍蕊做你的挡箭牌,如此一来,苏姨娘有怨气只管往她身上撒,三太太也顾不上你,你就趁着这份清闲,做好分内的活计,尽量少到正房走动,更不要和三老爷打照面,等上一两年,秀珠嫁了人,让你升二等丫鬟也不是难事。”
顾双笑着应声,心里想起还有一个叫翠莲的,听名字就和雪莲是一对儿,资历比自己老。
她升了二等,那翠莲呢?从今天起她就要和这个女孩子朝夕相处,她提醒自己应该收敛些,不能叫舅妈的好意成了祸因。
顾双的行李真的不多,主要都是被褥,打了两只包袱,每只十斤上下,背一只,提一只,还算轻松。崔兴家的想留她吃饭,顾双想想还是算了,苏姨娘准许她晚回去,她却不敢太放肆。
崔兴家的一听有理,让小女儿春花送她,顾双也谢绝了,说是快到饭点了,叫小表妹在家歇着吧,这么点子路还要人送,让别的丫鬟瞧见了不好。
崔兴家的只得依她,又嘱咐道:“可要是真遇了上委屈,就回来和舅舅舅妈说,万事有我们呢,只是记住一点,少和人提起你爹娘……”
崔兴家的说得有些犹豫,顾双却没留心,因为这是老生常谈了,崔兴就不止一次和她提起,在府里当差一定要少说自己的私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她把包袱扎紧了,顺口道:“方才三太太问谁识字,李妈妈说我爹是教书先生,这样要紧吗?”
崔兴家的笑道:“这不要紧,只是往后别再多说了,快走吧。”
顾双道过别便快步跑开了,回忆着来时的路,没绕太多冤枉路就到了三房。
第一次来时有李妈妈在,太紧张,眼睛只敢盯着脚尖,这回才望见大门口的匾额上赫然书着“归仁堂”三个大字,落款“存庵”,无姓无名,应该是某个人的别号。
作者有话要说:早起加个更,晚上继续5:30的更新
求收藏,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