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卫国回过头看了孙女一眼,眼里的欣慰和开心谁都看得出来。
“哟,老夏,这你孙女啊?真乖。”一个在自家院子里喂鸡的中年妇女见到夏晴雯,眼睛一亮的问道,没等夏卫国回答,她把装鸡食的盆一放,又急急忙忙往里走,“我买两块豆腐,今天炖鱼吃。你等等,我去拿个碗来装。”
这份乡下人的爽利劲看得夏晴雯心里一阵熨帖。城里人每个都光鲜亮丽的,但其实都套着套子,连交谈都透着一股子寒暄的生疏,还有假里假气的客气。
中年妇女很快就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装汤的瓷碗,夏卫国用刀‘唰唰’切下两块,用刀面从底下一托,放进了中年妇女拿着的瓷碗里。
动作行云流水,夏晴雯看得眼睛眨也不眨。切豆腐虽然简单,但也要有巧劲,讲究一个快、一个准字。可能是因为爷爷的原因吧,夏晴雯后来每次去市场买菜,就很喜欢看人切豆腐。
“两块多少钱?”中年妇女托着碗问道,其实她知道,但还是惯性的问一下,另一只手都在衣兜里掏钱了。
夏卫国把刀放好,抬眼看了站在身边的孙女一眼,想到前几天孙女说自己学了数学那得意洋洋的样子。
“雯雯,一块豆腐3毛钱,两块多少钱?”夏卫国眼角挤出一道皱纹,笑着问道。
中年妇女看出来夏卫国是想考考他孙女,也配合的说道:“哈哈,雯雯算算,要不是没算对的话,我这钱就不给了。”
夏晴雯装作为难的样子,她撅了撅嘴,伸出左手,五指张开,“一毛钱、两毛钱、三毛钱。”嘴里一边念着,手指头就跟着往下压一根。
算好三个,又伸出右手,“一毛钱、两毛钱、三毛钱。”
夏卫国眼中笑意更浓,再也没有比看小孙女认认真真算数的样子更可爱的了。
中年妇女也看得饶有兴致,她孩子已经大了,还没结婚,现在看夏晴雯的样子,已经能想到自己未来的孙子孙女是什么样的了,所以她看夏晴雯认真算数,也开心得不行,就跟看自己未来孙女似的。
夏晴雯低着头将两只手并在一起,“一毛钱、两毛钱、三毛钱、四毛钱、五毛钱、六毛钱。”一边数着一边又把按下去的手指头伸出来,直到手指头全部张开。
“爷爷,一共是6毛钱。”夏晴雯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夏卫国,又乖巧又懂事的样子。
夏卫国自豪的摸了摸了夏晴雯的脑袋,赞许的说道:“没错,雯雯真聪明,是六毛钱。”
夏晴雯一点也不害羞,认真的点了点头,语带骄傲的说道:“恩恩,连李老师都夸雯雯聪明呢。”李老师是她班主任,她爷爷也认识。
中年妇女可稀罕夏晴雯这小嘚瑟的样子,要不是身上穿着围裙手里端着碗,她就抱着夏晴雯亲两口了。
她一边把钱递给夏卫国,一边夸道:“你孙女真聪明啊。”
夏卫国接过钱,重新挑起担子,嘴里谦虚道:“她老师教得好。”但面上的得意却是显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