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悠悠岁月(53)三合一

敛财人生[综]. 林木儿 10041 字 10个月前

真不缺新衣服。

清宁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衣服不要了,给我买一双好的运动鞋吧。”

这时候的运动鞋就那么几种,针对孩子穿的童鞋的运动鞋就更少了。而且有些穿着还臭脚。真不如家里做的布鞋舒服。

林雨桐就跟清宁这么说:“穿布鞋,舒服还透气。”

清宁就愕然的看她妈:在村里的时候,人家都穿布鞋您叫我穿运动鞋,球鞋。等大家都穿运动鞋球鞋了,您叫我穿布鞋。我咋就老跟别人不一样呢。

不过她向来很好在穿着的事上费脑子,老妈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开学的前两天,史可来了,说是从省城回来,顺便给孩子捎带了衣服,给清宁捎带了背带裙,“这料子厚实,入了秋还能穿几天。”

能说啥呢?高兴的收了。

清宁还表示,严格在学校有她罩着。

等人走了,小老太就嫌弃,“这是啥料子啊?穿着能舒服才见怪了。”

是一种粗纤维的料子。上身是白的短袖,下身是鲜红的背带裙,上面是白色的口子。还搭着一双白色的长袜子,到小腿位置,带着蕾丝边。

林雨桐很少这么打扮自家闺女,因此这孩子这么穿着,瞧着还有些奇怪。

结果就试了一下,脖子上胳肢窝就磨的发红了。还是料子不怎么舒服。

衣服不穿,但人家的人情得领,“严格刚转学来,又是因为想跟你玩从省城转来的,对人家照顾点……”

“知道!”转学转办转出经验的清宁,一点都不觉得这是啥大问题。

清远就在一边说:“我们老师都说叫我们这些小男子汉照顾点女同学,你干啥总叫我姐照顾那小胖子……”

还叫人家小胖子,你就瘦了?

跟人家比比,你俩到底谁是胖子?

被这小子这么一打岔,刚才说到哪里全都给忘了。又开始叮嘱他:“在幼儿园,吃七分饱就行了,别总是吃的撑了……”他一天三顿都在幼儿园吃,吃成这德行,肯定是吃饭没怎么控制量。吃多的时候比吃少的时候要多的多。

开学的日子是个周末,一大早清宁就去了,打扫卫生,自家去报名领书,一点都不要人操心。这么大的孩子,都是自己去报名的。

四爷不在,林雨桐只能去送清远。

结果报名回来,清宁跟林雨桐扔下一个大□□:“妈,你知道我今儿再学校见到谁了?”

谁啊?

林雨桐正在把洗衣机里洗好的衣服往新买的甩干机里放,只询问的看了一眼自家闺女。

清宁凑过来,“我今儿见我大伯娘了。”

嗯?

“她去你们学校干啥?”林雨桐问了一句,又紧跟着问,“你上去打招呼了?”

“嗯!”清宁嘿嘿一笑,“我大伯娘如今在学校的食堂做饭。今儿我过去吃饭还是大伯娘打饭给我的,给我捞了一大勺红烧肉和排骨。还说晚上得空了过来,这两天光忙着安顿了,就没顾上过来。”

林雨桐手一顿,“去食堂做饭了?”

这事真不知道!

等晚上的时候,老大两口子带着清丰来了。

四爷也刚进家门还不知道这事呢,这会子见一家三口还有些惊讶。

“……怎么不见清收。”林雨桐见只带了一个孩子,就问了一句。

“送我妈那了。”李仙儿哈哈一笑,“一个月给十块钱,我妈帮着看着呢。”

哦!

看来是打算常干了。

跟这两口子说话,基本是不用怎么套话,人家就把肚子里那点东西赶紧倒出来了。

“是雪梨帮着安排的。”李仙儿满脸都是笑,“这姑娘就是有本事。”

林雨桐的第一反应就是:雪梨是谁?

然后翻遍了记忆,才从金家出了五服的一支里,找到了叫雪梨的姑娘。按辈分算,这雪梨应该是金家兄弟的本家妹妹。年纪吧,要算起来,如今也就二十二三岁的年纪吧,“这姑娘大学毕业了?”

彻底想起来了。

早几年的时候,确实有过这么一码事。有个姑娘是考上市里面的师专了。学费没多少,主要是个生活费。当时她家拿不出钱来。是她爸妈带着她,一家亲戚一家亲戚的拜访,钱是一家一家的给凑起来的,“这姑娘如今是毕业了?怎么?分配回咱们县了?也在实验小学?”

那倒是没有。

李仙儿一副有秘密要说的架势身子前倾,但说话的嗓门并没有小,“你们在县城,估摸是不知道。这雪梨本事可不得了呢。如今留在市里了。”

留在市里还能再县上给你们找临时工干,又是刚毕业的女学生,那这本事是不得了。

“是谈的对象条件好吧?”只有这一种解释。

李仙儿马上就来劲了,“那女婿是她的老师,暑假的时候回来了一趟,雪梨的肚子……”她说着,就伸手比划了一下,“得有四五个月……”

吓死我了,你比划的那个大小,跟□□个月了似的。

这一口子提在心里啊,结果来了这么一下。

四五个月,只要隐藏的好,有时候真不是那么容易瞧出来的。

不过这情况,属于未婚先孕吧。在如今,可算是一等一丢人现眼的事。况且是她的老师,这年纪,按说也不小了。

就听李仙儿道:“说是四十七了!我看着都有五十多!我跟你大哥,前段时间去市里找雪梨,她不是毕业就留校了嘛,在学校的图书馆上班……我想着咱求上去,去学校管管学生的宿舍,或是打扫打扫卫生,你大哥呢,去当当门卫这些的,都是能干的。两口子都在打一个学校离,她那男人年纪大,人头肯定熟悉,要是肯点头,这以后的日子不是就不用愁了。结果去了才知道了,雪梨那日子过的也烦心。她那男人,才跟他老婆离婚,结果学校分房,那男人也有意思,把前妻和咱雪梨,安排到门对门。你知道雪梨她哥的,那是一脚踹不出的屁来。我跟你大哥我了,碰上了我就说了,我说着日子闹心,住对门肯定不成。最后他男人说换房子,叫他前妻住一楼,他们家住三楼。大概是我们关了闲事了,她男人不咋高兴。雪梨倒是挺感激的,说了再说,她男人给这边的学校打了电话,这不,我去学生食堂了,你大哥在门房看门呢。晚上我们就在门房里住,清收还能再县城上学,不是挺好。”

林雨桐太知道李仙儿这德行了。

她嘴里是半点秘密也藏不住的。雪梨在市里的那点闹心事,估计是她‘偷偷’的告诉了不知道多少人。本来就够丢人的了,结果你还传扬出去。

等着吧!看你这差事能干多长时间。人家雪梨的哥哥弟弟,嘴上不善言辞,但不意味着人家啥也不懂。事传到人家耳朵里,人家能不跟雪梨说?

一眼看到底,林雨桐都没打听的欲望了,就道:“那是不错!管吃管住,如今这活可不好找。”

李仙儿就乐,“我一个月二十,管吃呢。你大哥一个月二十五,不管吃。他们爷俩自己做也行,一个小炉子啥都有了,是不是?”

你说是就是吧。

对林雨桐来说,唯一的不爽就是,每天进进出出的送孩子,都能看见老大金满城。

清宁是不用送的,但是清远得送啊。清远这边的幼儿园新建起来了,新建的幼儿园跟实验小学是门对门。隔着一条马路而已。俩孩子的上学放学时间不一样,要不然,其实都可以一起接送的。

你说这金满城就在学校门口站着,能假装看不见吗?

不过林雨桐每次都假装很忙,孩子放在,指了指自己的表,表示上班快迟到了,不停留就走了。

林雨桐能躲,但是清宁真心是躲不了。

这天回来耷拉着脸,累的气喘吁吁的进家门,然后把手里拎着的俩兜子东西往桌子上一放,“妈,不活了!我从来都没这么丢人过!”

林雨桐一看那网兜,好家伙,一个网兜里都能装十斤不止的晒干的馒头片,“这是打哪弄来的?”谁家蒸这么多馒头不吃,晒片呢!

清宁趴在沙发上,双手把沙发拍的啪啪直响,“我大伯娘给的!不要还不行!妈!你好好看看那馒头,那都是学校食堂蒸出来的。你说我大伯娘咋就能晒干这么多?光是给咱们就二十多斤干的,还有她娘家,我二伯家,我三伯家,我五叔家,老家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她到底捎回去多少?学校又不傻,咋会叫她拿那么多回家?这不是钱买的?”

林雨桐懂了,孩子的意思是说,这玩意都是贼赃!是李仙儿偷偷昧下的!

悠悠岁月(53)

天热了,转脸孩子们的暑假就来了。

考了满分回来对于清宁那是家常便饭,要是没考出满分来,那才是见了鬼了。当然,这是老天厚爱,她的先天条件比别人好的多,没啥可骄傲的地方。不管是林雨桐和四爷都是这么认为的,清宁对此也是如此。家里从来不问她的成绩,她也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好说的。

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考双百分却不一样了。

比如清远,考了双百觉得可了不起了,“我们班才十个双百。”

可你们班一共才二十来个孩子,十个双百的,你只是其中之一,算的上是中上游那一拨的,你说你有啥可乐呵的?

好吧!孩子还小,自尊心得顾及,还是得以夸奖为主。

林雨桐就说:“哎呀!我儿子真是不得了了!都考了双百了,想要什么,你说,妈妈给你买。”

四爷说:“双百啊,这可是第一名啊。不错!继续努力!想要什么,找你妈说。”

清远就比较得意,对着他姐姐养着双层的小下巴。、

清宁一瞪眼睛,他立马就怂了,“姐!你想要啥我就跟妈要啥礼物。”

特别上道。

“马屁精!”清宁轻哼一声,见爹妈都忙去了,这才对着弟弟勾手指,嘴里嘶嘶有声的叫人。

清远探着头往楼上的方向看了一眼,屁颠屁颠的过去,“姐,咱要吃啥?”

这小子!果然都在吃的上面想事呢。

清宁吸溜一声口水:“你说是吃火锅了还是吃烧烤呢。”

清远肥肥的手指不停的在下巴上的那个肉窝窝里一抠一抠的,这个取舍不好做啊。

然后林雨桐就听见儿子在下面大声的吆喝呢:“妈,姐姐想吃火锅,我想吃烧烤,要不吃火锅吧……”

清宁想一脚把这小子给踹出去,这小子的心眼多了去了。

听听,多委屈啊!姐姐想吃火锅,他就谦让了姐姐,按着姐姐的心意来。这么一来,老妈肯定心疼了,哪里能叫宝贝儿子委屈呢是不是?一向是奉行一碗水端平的父母,肯定不会厚此薄彼的。倒头来,他是想吃的都吃了,不管是父母还是自己,都得说他好。

这小子看着憨萌憨萌的,这心眼都不是动脑子想出来的,好像那些玩意本就长在他身上,随时都能自动激发出来。

林雨桐正在给四爷拿换洗的衣服,听了就笑,不过还是高声应了一声,“都给你们做!”

然后清远就冲着他姐挤眉弄眼,“姐,你看我聪明吧?”

清宁撇撇嘴,“全都是吃的心眼。”

如今这天,大热天的吃火锅,并不是什么好主意。没空调,就是电风扇,大夏天的围着炉子吃火锅,那感觉,肯定也是一言难尽。

不过这烧烤,这种天吃起来倒是更对味。

也不怪孩子们嘴馋,实在是外面可吃的东西太少了,零食就那么几种,瓜子糖点心,这些传统的除外,也就是饼干和那种小的蜂蜜蛋糕了。小蛋糕的价钱不便宜,算的上是贵的点心类,再有就是罐头,水果的种类少,保存的时间也短的多。哪怕是罐头,要么是橘子的,要么是山楂的,再就是苹果梨桃,再没其他的。

外面的饭馆呢?早饭有个豆腐脑油条甑糕,街上有卖烧饼有油饼的,剩下的馆子,就是家常炒菜,或是面条,各种的面条,还有饺子,跟家里做的真没啥区别。大部分馆子做的还没有家里做的好吃。前半年的时候,好容易县城有一家开拉面馆的。一块钱一碗,里面都挤爆了。俩孩子到周末就想去吃,直到林雨桐在家自己做了,熬了牛大骨的汤,拉着拉面出来叫他们吃了,这才不再想着去了。

火锅这玩意,在当地还没有。这还是过年的时候,家里招待同事,想来想去不知道该用什么招待,就准备了火锅。

烧烤是今年天气渐渐热了之后,四爷在家招待几个过来帮忙的同学和老师,又有光明这样的领导过来作陪,才在院子里自己支了架子自己烤了羊肉和蔬菜吃的。

俩孩子就把那味道给记住了吧,心心念念的想吃,考了满分回来想要的奖励竟然是吃一顿这个。

那就吃吧。

捡了个下雨天,天气凉爽。

四爷在院子里撑开一把矿泉水厂前期宣传特意做出来的广告用伞,然后一家子在下面吃火锅。

鸳鸯的锅底,可除了清宁这丫头,都吃的是三鲜锅的。这丫头年纪不大,吃辣却特别厉害。平时吃面条,那红油辣子一层。火锅这辣,对她来说才够劲。

吃的鼻子眼睛都是红的,还喊着过瘾呢。

肉是再冰箱里冻好之后拿出来刨的,用的是木匠用的那种刨木头的工具,崭新的,用着倒是不膈应。不过刨出来的肉卷,形状不怎么好看就是了。唯一就是刨出来的肉片比切出来的要薄的多,老人孩子涮着吃,都放心,不怕煮不熟会消化不良。

正吃着呢,门被敲响了,“清宁在家吗?”

找清宁的。

这声音有些耳熟,“怎么听着像是严格?”

清宁早扔下筷子窜出去了,打开门,就听见清宁问道:“你怎么来了?”

真是严家的孩子来了?

那这肯定不会是孩子一个人来的,大人指定跟着呢。

两人不能坐着了,站起来就迎出去,果然见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妻站在门边不远处。

俩孩子一个站在门槛里,一个站在门槛外,手拉着手说话,说不出的亲热。院子里院子外各站着一对夫妻,含笑而立。

林雨桐主动打招呼,“是严格的父母吧,你看,在省城一个院子里住了好几年,对孩子都熟悉了,对你们两口子还是头一回见。快进来坐坐。”

对方客套了几句,带着孩子就进来了。

严格是不客气的,见了好吃的直接就上了桌子。叫两口子就特别尴尬。

林雨桐拿了凳子,添了碗筷和菜,“一起吃点,不是外人。”

严格的妈妈将这家人和院子都打量了一遍,说实在话,这可不像是婆婆嘴里的乡下人。人家住在乡下,可生活过的比百分之九十的城里人都精致。

“我叫史可,我爱人叫严厉。”严格的妈妈帮林雨桐拿东西,“这次来的冒昧了。实在是我家这孩子,非闹着闹着要找清宁。在家也是清宁清宁的,一天都不离嘴。我跟他爸这次是下基层了,本来没打算带他的,结果呢,你听说是这个县,非闹着要来。他爷爷奶奶都拦不住。”

下基层?

那就是说还是再政府一类的机关任职吧。

林雨桐这边跟她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那边四爷跟严厉已经说上了,“……我猜你就是严部|长了……”

如今县w就欠缺一个统|战部的部长,迟迟没有任命下来,都说是回空降一位。

而这位拖家带口的来履职了,又是从京城来的,这基本就不用猜都知道,这是从大机关衙门出来的,下来到基层,也算是镀金来的。

一个人的履历得完整,就得有基层这个过程。

从唐朝起就有那么一条规矩,叫‘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在基层历练过,就没有资格去中枢任职。

所以,这官员的走向一般的途径就两个。

一个是没有背景的,一步一个脚印的从最下面往上走。一个是高,然后从大衙门出来下基层,下来不是正副处,也得是副科。

如今严厉走的无疑就是第二条路。

说起来,混的也都是一个圈子的人。在一起也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史可和林雨桐挨着坐了,不去管两男人之间的话题,只说起了各自的情况。

“我以前在医院工作,如今也依旧在安排在医院了。”史可说着就笑:“不过我是中医大夫,比较清闲。倒是也有时间照顾他们爷俩。”

林雨桐也释放善意:“县城跟京城那是没法比的。有好些个东西还真就不好买。有什么为难的,就找我。我来给你办,到底是地头蛇,熟悉的多。”

大人说的意外的好。

尤其是严家两口子发现这一家子都能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那就更感觉亲近了。火锅吃到嘴里,也是那么一股子熟悉的味道。

一顿饭下来,彼此感官都不错。

倒是小胖子严格,来的时候兴冲冲的,但走的时候却很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