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桐刚把孩子放好,脚就被四爷拉下去了。“我自己来。”
“别动。”四爷按住她,“爷也伺候你一会。”
说着,就真弯下腰,去给她洗脚。林雨桐眼圈马上就红了。将脸撇在一边不敢看他。
“今儿抱着孩子,胳膊都抖了吧。”四爷问道,“你这身体还得养着。如今,父亲也没什么事,大姐也闲着。有人帮着照看,省力气多了。你也歇一歇。等孩子断奶了,可得好好吃药调理。别大意。”
“嗯!”林雨桐闷闷的应了一声。
四爷给她把脚擦了,一抬头,见她眼圈还是红的,就笑,“一把年纪了,快别动不动就这样。”
说着,坐在床沿上,趁着水还热,也简单的洗了洗。
林雨桐躺着,想起什么似得问道:“那咱们这么多人,在城里吃什么。”
老爷子的现在应该会领一部分补贴,但一大家子,这哪里能够呢?
“父亲的意思,大姐这些年受苦了,他想将大姐留在身边。暂时先不安排,等休息上一两年,挂在机‘’关事务局,清闲的过日子就行。姐夫那边,过了年就去派出所上班。离这里有点远,走着得一个来小时。不是很方便。不过姐夫倒是挺满意。”
“走着远,骑自行车,也就半小时吧。”林雨桐问道。
四爷手一顿,“对!得先弄几辆自行车去。这来来回回的都方便。”
“得要票的吧。”林雨桐问道。
“看来还得咱们俩去。”四爷起身将水端到外间,回来挤到把被窝里才道,“反正得回一趟你家。孩子暂时先不带。到时候,给咱们的院子放点东西,我也好想办法倒腾去。”
林雨桐应了一声,有奶粉,有奶瓶,家里还有印薇,出去半天应该没事。
“至于咱们,孩子小,也不急。咱们手里攒了不少,家里的开销,我会安排。你安心养身体。”说着,就拍了拍林雨桐,“睡吧。”
这边两口子说着打算,隔壁印薇和郭永红也兴奋。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如今这日子跟做梦似得。
印薇对于陪伴父亲,没什么不满。父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女儿比媳妇更方便。就是有点心疼郭永红,“一天走一个来回,就得三个小时。”
郭永红笑道:“这有啥呀。咱们的ha尔滨,就近便了也没差到哪里去。”他在老家,没亲没故。结了婚,媳妇就是亲人了。这边一大家子,相互有个照应。再说了,印辰跟他当了这么些年的兄弟,不是亲的,也跟亲的一样了。没啥不适应的。他就是吃百家饭长大了,一个人的日子实在是过怕了。不觉得住在岳家有什么不好。“不过,要是单位分房子,咱们还是要争取的。”
印薇点点头,“是得争取。”总得有自己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林雨桐把三只小的喂饱,叫四爷看着孩子,她就去帮印薇做饭了。
在城里做饭,尤其是人口多的情况,简直能把人急死。跟东北那种大火可劲的烧可不一样。
如今这厨房,就一个蜂窝煤炉子,一个煤油炉子。
那个年月(43)
印长天被尿在身上了,还无声的张着嘴笑,怕吵醒了孩子。
这边扭头就笑道:“这小子能干!”
四爷就笑,“这是老三,夜生。”
印长天抹了一把脸,感觉是笑的脸疼一样,看的出来,能看见三个孩子他是真高兴。
众人都到了外间,印长天才小声道,“隔离的那一年,你才十岁。没想到如今出来了,就能看见孙子了。日子可过的真是……漫长,又飞快。”
漫长是说那日子难熬,熬的人觉得总也看不到头。
飞快的感觉,四爷更能理解。眨眼,孩子们大了。眨眼,孩子们都已经做人父母了。何尝又不是感叹岁月虚度了。
印长天看着林雨桐就道,“辛苦你了,桐桐。地震那晚生产,还是三个。不用说也知道受的什么苦。你放心,现在家里人多,总能照看来的。”
屋子里的饭菜,已经做好了。
简朴还是简朴的,玉米面的馒头,小米粥。一叠子酸萝卜,一碟子酱菜。倒是有一碗辣子炒的腊肉。
桌上唯一一碗面条,印长天放在了林雨桐前面,“好好吃饭,一个人吃四个人的饭。孩子的营养要紧。”
林雨桐哪里好意思,“小米粥养人,挺好的。爸吃吧。”她把面条推过去。
印长天不答应,“快吃。大人怎么样都行,孩子不能饿着。”
四爷点点头,“吃吧,是父亲的心意。”
印薇也跟着点头,“赶紧吃。我们那行礼里有两箱子鸡蛋,从明儿起,一天至少得吃四五个鸡蛋。”
林雨桐应了一声,“生鸡蛋怎么带过的。”不怕路上磕碰坏了。
郭永红本来有些拘束,但现在瞧着,人还都不难相处,就笑道:“五个一起,用旧报纸包了,一个个的排好。用木渣子填满,挤火车都没事。”
办法还真是人想出来的。为了改善伙食,真是什么办法都想了。
印薇就道:“老是四处淘换也不是办法。”说着,她就问印长天,“爸,这院子不小,养几只母□□。孩子们再大点,一天得吃一个鸡蛋。您这身体也还得养着。”
“养吧!养吧。”印长天点头,“我这身体没事,孩子是得加营养的。”
林雨桐跟四爷对视一眼,心里不是没有感触。
但这好处和坏处都体现出来的,那就是空间里有些东西,再不敢随意的往出拿了。除非搬出去。可不说带暖气的房子好不好买,就只印长天这样子,估计是不大乐意他们把孩子带走。
一大家子,估计得在一起住几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