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还没等王三郎和王明轩回来,王四郎就给老王家来了一道响雷,他不要在家种地,要去县里如意酒楼当伙计,学习做生意,将来要当掌柜的,当东家。
王有田看着主意正的四儿子说:“四郎,你当真要去县里?”
“爹,我要去,这当伙计也不是人人都能去,这可还是我费了不少人情才成的,爹,你就让我去吧,这当伙计管吃管住,一月还有一两半的银子呢。”王四郎说道。
王有田有些松动了,问道:“果真一月一两半的银子?”
王四郎知道他爹这辈子,一是和钱亲,二是能帮他改换门庭,只要从钱上入手,这事十有八九能成,于是加了把火说:“爹,不光这月银,那碰上大方的客人还有另外的打赏呢。”
王有田思谋了一下说:“那成,你去吧,到了县里好好干。”
王四郎达到目的欢喜的说:“谢谢爹,我一定好好干,发了月银就拿回来交给娘。”
王有田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这种田一年到头交了赋税,除了一家子的口粮,剩下的能赚个差不多二十两银子已经是年景好,老天爷赏饭吃了,遇上年景不好,也就将将能混个温饱,这些年要不是三郎打猎贴补家里,自家别说供大宝读书,存银了,能顾住这大大小小近二十口人活命都难。
这供个读书人也费钱,一刀最低等的竹纸都得二百文,就这纸一提笔写,墨就晕开了。要想再好点的纸都得五六百文,甚至是一两银,再别提那些书籍了。
当初光大宝第一次去蒙学的学费和用来开蒙的四五本书,下来也有差不多二十来两银子了,这虎子要想再住上读,这花费就要更多,把儿子们都困在这土地上肯定是不成的。还不如让四郎去县里,一年好赖还有十八两银子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