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流言

得了皇帝的允许,沈长君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此刻她正坐在回公主府的马车上,静静端详着躺在手心的羊脂玉。

此玉原是高祖把用来造国玺剩下的玉石特地匀出一块,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先帝打磨成的佩玉。玉石一面雕镂着龙纹,一面刻着行泽二字,那行泽便是先帝的表字。

先帝感激涕零,将其随身佩戴了几十年,最后传给了沈明珩。

而沈明珩又在自己成婚前夕,把它当作新婚贺礼悄悄送至了公主府上。并附言,见此玉如帝亲临。

此举除了给当时的新驸马,也就是定元将军一个小小的下马威之外,沈长君明白那更是沈明珩对她郑重许下的一个承诺。

多年过去了,沈长君一直将玉佩妥善保存着,即便当初得知皇帝下令派遣驸马去南疆边防驻守,她也没有进宫求情。

那是身为皇室中人必须要有的牺牲,沈长君心里明白的很。

只是连她自己也没想到,若干年后的今日她会带上此玉进宫面圣。

果然,还是对陛下不够信任么?

沈长君心中轻叹,随后又重新收起玉佩,靠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就这样,魏濯顺理成章的在长公主府住了下来。

有了沈长君的庇护,魏濯即使不用被罚没宫中成为不男不女的太监,但因着他罪眷的身份,依然在京都里惹来了不少侧目。

想想看,一个是翩翩少年郎,一个是深闺新寡妇,哪怕两人在府中的院落隔了十万八千里,依然有不知死活的好事者添油加醋的将此事传成了话本子。

比如《长公主家的童养夫》

《深闺娘子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夜半娇啼为谁吟》等等

更有些胆大包天的还以此为题材画了不少秘戏图,在私底下广为流传。

大康的百姓对此也是争议不断。

有说长公主水性杨花的,什么刚死了丈夫便由迫不及待收了俊俏郎君当面首;

有说其实是长公主救了小郎君,让他免受宫刑折辱,小郎君为了报恩以身相许;

也有人觉得说不定两人本就情投意合,年纪小算什么。难道只许七老八十的土财主纳如花小妾,不准咱们的长公主殿下玩养成游戏吗?

反正全民参与讨论,说啥的都有,一时之间,竟成了京都头条热搜。

除了城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路人之外,国子监里的那帮老学究也没消停过。

不是今日张祭酒在朝堂上撞柱死谏,便是明日曹司业拉着同僚静坐示威。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恳请皇帝逮捕魏濯惩处长公主。

大臣如此不给脸面,搞得沈明珩上朝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到后来一怒之下索性把搞事情的几个山羊胡全都抓了关进诏狱。

张祭酒你不喜欢撞墙吗?孤现在就让你在诏狱里天天对着铁墙撞!

还有那个曹司业、李主簿不都擅长静坐吗?来来来,孤今日就让你们在老虎凳上一次性坐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