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头自然是贾赦搞得鬼,别看他日常一副孝顺儿子的样,可他祖母留给他的人,他都牢牢掌控在手,即便被他母亲打发掉的那些人,如今也帮他在各处看着庄子,他手里重来不差伺候的人。
也就是往常他不上心,也不敢跟正房硬犟,否则太太想收拾他可不简单。
昔日的老国公夫人可是一把手整治得荣国府服服帖帖,老国公爷便是后来贾代善出门在外,都无需担忧府上会生变,可想而知这人留给贾赦的奴才,都是些什么人。
等贾母和王夫人听到消息时,府上早已传得人尽皆知,只怕连外头,都传出去了。
且不提正院那些人会如何愤怒,单说贾母和贾赦一前一后递上去的折子,便已经引起不小的轰动。
贾代善到底是圣上的心腹爱将,他突然旧伤复发,圣上心里并不好受,所以贾代善的那点要求,圣上想也不想便同意了。
原本还在估摸着给贾政安排个什么职位,结果贾赦的折子也到了。
圣上原还以为贾赦会向他哭诉贾代善的偏心,结果竟洋洋洒洒替他二弟哭求翰林院的职位!
而且,这贾赦给出的理由也着实合情合理,现下谁人不知贾代善想让贾家从文,可惜贾政这辈子做不到,他好不容易安排人让贾珠通过会试,结果好端端的就不省人事,也是好事多磨。
贾代善临死之前,得知有一个儿子入了文官们梦寐以求的翰林院,怕也是高兴的吧!
圣上这就同意了,但底下的大臣们可就不同意了。多少人入不得翰林,满朝的文臣大多都是科举出身,单凭一句非翰林不入内阁,就让多少人哀叹无疑,贾家竟想靠关系进去,那简直就是捅了文臣们的肺管子。
贾政那好学的名头一下成了笑话,所有人给他的评价,只有一句:沽名钓誉、名不副实。
这样的结果实在是意料之中,圣上回过神来也觉得不妥。
贾家如今已经功高至极,若是有个儿子进了翰林院,依靠他们的人脉关系,只要肯花代价,入内阁是迟早的事。
如今的勋贵依旧气盛,文臣们诸多怨言也拿他们没法子,更何况他们姻亲庞大,别说一个好汉十人帮,便是百人千人,都不在话下。
贾家要是再有朝中名望,文武都被拿捏住,他这个圣上不当也罢。
如此一想,圣上不得不怀疑贾代善的用心。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让圣上受不了的,还是他那些最心爱的儿子们,竟各个极力赞成,一副力挺贾家的姿态,让圣上心烦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入翰林这件事会闹得蛮大,最终要坑一坑王子腾的。
王子腾不倒,王夫人也难出事,贾家除了贾代善,好像还没哪个能硬抗他,一大家子都得靠他。
现在贾代善还没发丧,大家伙儿还感觉到世态炎凉,等后头贾代善真的下葬了,贾母就不敢随意安置王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