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

当他们每天为了不饿肚子而干活,身心疲惫之时,读书似乎就成了唯一的娱乐方式和精神粮食。

也是让知青们保持读书人的骄傲,提醒他们不同于真正农民的唯一稻草。

但这个时代,想看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本就不多的书,经过洗礼之后,劫后余生的就更少了。

书对于知青们来说,就如同肥肉对于饿狼。只要听说谁有书,想尽办法都要借来的。一本书,常常被不下十人轮流着借。

席桓木是1970年初冬来的南北公社,那时他还不到16岁,但十分喜欢读书,带着的行李中有一小箱子都是书。

那些书被他翻了无数遍,最后也都被借了出去。无书可看,也只有加入借书的队伍。

供销社,是席桓木借书的一大来源地,从那里可以借到一些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和列传。

而另一大借书地,便是卫生所。

卫生所原本只有两个懂点西医医理的蒙古大夫。邹仁和是被下放的医生,以前是一所大医院的中医,医术很好。

据说邹仁和并没什么大问题,只是牵扯到一些历史问题需要交代。所以他被下放时的待遇还不错,来时也带了不少医书。

因此卫生所有不少关于西医和中医方面的书籍。就如这本《唐本草》的草图卷,就是邹仁和带来的。

虽是药典书籍,但一般人也都看得懂,所以也成了知青们争相借阅的对象。甚至隔壁有个公社的知青,靠着自学中医医书,竟然成了大队的赤脚大夫,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席桓木也曾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识记着各种草药,背着各种方剂。

他天生有几分聪明,所以对于这些医书上的知识也都学了七七八八,但他没想着像隔壁公社知青一样当个赤脚大夫。

梨树大队已经有了赤脚大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性格里追求完美,总觉得没有系统学习过,没有十全的把握,就不应该去做。

当然,对于隔壁公社知青的行为,他也表示理解。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吃饱饭更重要了。更何况,那人是真的有天赋,至少席桓木没有听说过,经他看病的人出现过什么不良后果。

席桓木有些恍惚,几十年的事了,竟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连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走出屋子,原来天已经亮了。

虽然没有表,但席桓木凭着经验就知道,现在不过才刚刚5点。

南北公社因地处南北交界而得名,盛夏时节,不过5点天就开始亮了。

入目的是落后、狭窄而又凌乱的街道,入耳的是吵杂而熟悉的口音。

席桓木不由再次笑了。

真的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觉得我错了,第一章立了个50个小红包的flag,要是等到文章都完结了都还没有送完,那特么就尴尬了

所以,请各位大大小天使小仙女尽情地留下你们可爱的小爪,让我不要太打脸吧╥﹏╥

最后,请大家一起捉虫,捉虫送大红包哦。(一直到文章完结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