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

皇子奋斗日常 容默 3677 字 9个月前

然而就算是这样,每日从通政司呈递上来的奏折,数量也足以使人感到头疼。

在岳安和宋尧,还有次辅魏青松的指引下,裴清殊试着写了几张“票旨”。

票旨即为票拟,也叫做条旨。从全国各地递上来的奏章,在正式呈递到皇帝面前之前,都会先由内阁阁臣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且贴在奏折的上面,作为给皇帝的参考。

如果皇帝看过之后确认无误的话,就可以直接按照阁臣的意思传下“圣意”。

若是皇帝认为阁臣的票拟上头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皇帝就会御笔朱批,对票旨进行改动,甚至是全盘推翻。

当然,一般来说,内阁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皇帝的政见都是比较一致的。

如果是在比较重大的事件上,皇帝的想法和内阁大臣产生了分歧,内阁就会举行集体会议,共同商议此事。然后由首辅出面,集合内阁的意见,再与皇帝商议,以达成共识。

裴清殊知道皇帝和目前的内阁大臣行事风格都是较为保守的,若是想让皇帝真正接受他这个接班人,一开始就不能太过激进。毕竟现在,还不是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大施拳脚的时候。

所以在他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裴清殊不打算做出什么太大的变革,以防生变。

在他试着批阅了一段时间的奏折之后,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那边都觉得十分满意。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皇帝就开始带着裴清殊上大朝会,让他在旁听政了。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和以皇子的身份上朝,感受完全不同。

虽说皇子不同于一般的官员,地位超然,但大齐的皇子太多,皇帝基本上是把儿子们当成官员使的。

过去裴清殊上朝的时候,就是按照他官员的品级站在人堆里。每次大朝会,他天不亮就要起来,急急忙忙赶进宫之后,还没办法立即见到皇帝,要等好久才能等到大朝会正式开始。

现在就不一样了,等文武百官都进了宣政殿之后,裴清殊才会在太监高声唱出“太子殿下驾到”之后,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时,百官要向裴清殊行大礼,高呼“太子殿下千岁”。

等他免了百官的礼之后,皇帝才会出来。裴清殊再和众大臣一起,向皇帝行礼,然后在皇帝左手边下首的位置上落座。

整个大朝会上,只有皇帝和太子是有座位的。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虽然身体上不那么累了,不过裴清殊坐在上面,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盯着,所以也不敢乱动,心理上比过去还要紧张。

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虽说现在作为太子,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旁听,不过将来,他就是那个坐在龙椅之上,手握生杀大权之人了。

裴清殊知道自己身为人子,他不应该期盼那一天尽早到来。

可他还是像历史上的众多太子一样,不由自主地期待起自己继位后的日子。

……

延和二十七年三月,又到了秀女大选的时候。

皇帝早已无心后宫,这一次也没有再纳新人。

不过他让傅皇后做主,给皇子们,尤其是太子物色了几个新人。

尽管裴清殊前两年就同皇帝说过,不要随意给他送女人的事情,不过今非昔比,裴清殊现在已经是太子了。

他娶妻纳妾,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那么简单,还涉及到了朝中局势、前朝与后宫平衡的问题。

所以对于东宫迟早要进新人这件事情,裴清殊和东宫里的女眷,都已经早早地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过裴清殊还是觉得,他不想一下子要太多女人。人的精力有限,他现在又这么忙,裴清殊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还耽误了人家姑娘。

所以他和傅皇后说好,不要给他选太多人。在正式册封秀女之前,先同他商议一下再决定。傅皇后疼爱儿子,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之后,延和二十七年五月,秀女大选终于落下了帷幕。

东宫这边,定国公之女谢氏被封为正四品太子良媛。永昌伯之女孟氏、内阁次辅魏青松之女魏氏,被封为正五品承徽。

这几位都属于出于政治目的的联姻。

除此之外,傅皇后还挑选了两个出身没有那么高,但品貌上佳、看起来好生养的女孩儿,封为正九品奉仪。

虽说裴清殊现在已经有了两子一女,但作为太子来说,他的子嗣还是不够多。

秀女大选尘埃落定之后没有多久,裴清殊还没来得及和这些新人熟悉一下,宫外突然了传来一个噩耗——公孙越病危。

公孙越缠绵病榻已经有好几年了,听到他病危的消息时,裴清殊并没有感到多么惊讶,但却情不自禁地为此感到难过。

裴清殊很清楚地知道,公孙越的话在皇帝心中分量极重。可以说如果不是有公孙越极力劝说皇帝立裴清殊为太子的话,裴清殊就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坐上太子之位。

裴清殊能有今天,公孙先生功不可没。

所以一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裴清殊就在第一时间赶去了公孙府。

没想到皇帝的动作比他还快,裴清殊到的时候,皇帝已经在里面了。

裴清殊只能和公孙明一起等在外面。

也不知道这君臣二人究竟说了些什么,等皇帝从公孙越的房间里出来的时候,竟然眼睛都红了。

他看向裴清殊的眼神,好像也和从前不一样了。裴清殊说不出来哪里不一样,但就是有所不同。

对于皇帝和公孙越的谈话,裴清殊自是十分好奇。只可惜他和公孙明进去之后没多久,公孙越就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一向大大咧咧、看起来没心没肺的公孙明,忍不住痛哭失声。

裴清殊顾不上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沉默地陪在好友身边。

公孙越去世之后,皇帝头顶的白发,好像又比从前多了一些。

裴清殊去乾元殿向他请安的时候,就请皇帝节哀顺变,务必珍重龙体。

皇帝看着年轻的儿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殊儿,你可知道,楚文君临走之前,同朕说了什么?”

裴清殊心中隐隐有了一个猜测,却不敢主动说出口,只是看向皇帝:“儿臣不知。”

皇帝面色沉重地说道:“他说不久之前,他用紫微星盘测算出来,朕……朕这个皇帝,撑不过延和二十八年。”

“父皇!”尽管裴清殊心里早就清楚,在他记忆当中的前世里,在延和二十八年时就要改朝了,可他一直觉得,自打公孙明一家出现之后,许多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