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的夷国商人终于发现秦国陶器发展起来的奥秘,他们纷纷逃离了秦国,陈地县令也无法再通过那种强盗方法在秦国土地上“邀请”夷国的陶器商人成为秦人了。
于是,秦萌萌干脆就以此作为与夷国重修旧好的条件,再狮子大张嘴提出了其他一系列的要求,只等秦国的使臣出使夷国之后,与夷国讨价还价相互扯皮。
反正不论怎样秦国也不会吃亏,同样深谙此道的朝臣们除了在提条件上面与她意见相左之外,对于要和夷国交好这一点都是一致同意。
众人反对的,是第二点——
那个表面上是与齐国一起交流军事经验,实际上是借此目的两军合作一齐灭蛮族的提议。
“蛮族虽人数上不如我秦齐两国,但他们个个生得人高马大,可以一敌十,传闻那位如今蛮族部落大首领木托更是可以一敌百的神人,到时就算真的将蛮族全灭,所付出的代价也太过惨重……”
“虽两军联合,但倘若齐国有二心,出人不出力,又或者与那蛮族偷偷达成合作,我秦军怕是有去无回了……”
“不打此仗,不过是我秦国每年需要在边境与蛮族对抗罢了,若打了此仗,万一输了,蛮族那群野蛮之人会如何对我秦国百姓?微臣光是想想就不寒而栗啊……”
文官们一听到蛮族便脸色大变,纷纷劝阻她不要再动这个念头。
秦萌萌能够理解文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恐惧,她也不指望自己三言两语能够说服这些被多年前的一场战争吓破胆的官员们,只是把目光转向了武官,比如被她提上来的董贤。
然而哪怕是久经沙场,与蛮族数次对战并打退了蛮族进攻的董贤,也不支持她的决定:
“我秦军与蛮族交战多在秦国边境,打的是防御战,战线短,补给快,地形熟悉。若是场地转换到了蛮族生活了几辈子的大草原,优势便都在蛮族一方,要赢……怕是不易。”
秦萌萌神色复杂地看着眼前这群反对她联合齐国攻打蛮族的大臣,内心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她看不顺眼蛮族已经不是一两年了。
就凭这群人在她登基以来每年都来骚扰她秦国的边境,为了他们秦国不得不每年从国库拨几十万两白银去建军练兵、巩固城墙,甚至是买通打点那些对秦国还算友善的蛮族部落贵族,她就不能忍!
哪一个皇帝会允许有人威胁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皇位?
她亲哥哥她都不能忍,一群像强盗一样野蛮不讲理的人她难道会忍?
在秦萌萌看来,灭蛮族的机会已经到了呀。
这些年来她坚持与齐国保持融洽关系,双方使者往来也频繁。为了恢复秦国往日的风姿,她一直坚持挖掘边境战场上之前被埋没的军事人才,加以重视和培养,董贤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也许朝臣们所指出的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战争本就有输有赢,而既然如今打过去他们的胜率更大,那为何就不能打呢?
现在不打,难道要等蛮族人口更多,更强的时候再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