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秦香莲去老屋请安时,便说了相公提出要请小弟过来辅导功课的事。
“那你就早去早回吧。”不过四旬的婆婆,因小脚之故,大部分时候就盘脚坐在炕上,或是缝制些衣物鞋袜,或是绣点不那么精细的花啊草啊卖,或是读一读佛经。
婆婆是个明理的好婆婆,她也不要你服侍用饭,进进出出只要麻子婆。
说起麻子婆,她是婆婆的陪嫁,是个命苦的,小时候在村子里得了天花,几乎是全村都病死,只有她命大,活了下来,被婆婆家捡了回去。
麻子婆特别能干,她几乎包圆了老屋所有活,当然也包圆了陈家灶上的活,有空闲时也会帮着婆婆看顾冬哥和春妹。
婆婆也是个有故事的,听说她死过两个未婚夫,到了十八岁高龄,带着一百亩良田嫁妆嫁给了一个农民,就是公公。
对,家里一百亩良田是婆婆的嫁妆。
当年公公与兄弟分家时,公公只要了银子,没有要田地。
他用那笔分家银建了现在的老屋。
当然,麻子婆只对婆婆忠心耿耿,对婆婆唯一的儿子以及孙子孙女也是疼爱有加。
只是对秦香莲只有表面情,她从来没有帮秦香莲做过事,哪怕是洗一件衣裳。
原主,一直想要有这样一个陪嫁丫头。
[系统,今天我就要去挑个忠心的丫头。]每见一回麻子婆,秦香莲便想买个这样子的忠仆。
陈家有一头驴,秦香莲便喂好了驴,就牵出驴,侧坐上去,赶早去娘家。
从陈家庄到秦家,得两个时辰呢,还得路过县城呢。
在路上,侧骑在驴背上的秦香莲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时间,便不准备自个儿跑一趟娘家。
到时候,她可以写些信件,请大弟托人送回娘家。
自己可以在县城找丫头,还得先买上千斤粗粮回来,请粮铺掌柜安排驴车帮她送回来。
秋收时,陈家将大部分粮食都卖了,只剩下家里六口人吃到明年秋收。
当时是为了给陈世美进京的路费与吃住开支,眼瞧着家里多添了三个成年人吃饭(一个才十几岁的哑仆,加上没有进京去的陈世美,还要加一个她要买的丫头),家中余下的粮食是远远不够吃的,别说是吃到明年秋收时节,便是吃到开春也难。
要不,再加五百斤细粮。
关于银子的问题,可以将陈世美的稿费先挪用。
陈世美还真不是个迂腐的读书人,他私下还会写‘才子与佳人’的话本呢,刚刚他就给了她一份手稿,让她送去书铺给掌柜的,全部换成纸张与墨锭回来。
近来,她去书房几回,见那边的纸张与墨锭还够用,冬哥与哑仆都没有用纸张与墨锭写过字,只在沙池边描一描。
[狗男人为什么不早些给我稿子啊,让我看看呢。]侧坐在驴身上的秦香莲怨念颇深。
[咳,宿主,你忘了吗?你是可以让我念给你听的。]攻略2.0出声提醒,它对今日之前发生的事,了如指掌,而对今日之后要发生的事,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