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过年的老规矩

九零后在六零 蓬莱女 1631 字 10个月前

最终肉肉童鞋没有给抱过去给一大家子人观看,胡老太话说完才想起肉肉还没出月子呢,经不得风,也顾不得那些个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了,直接领着这满屋子的一大家子就去了赵红袖那屋。

要胡老太说啊,这规矩也没个规矩,她这心里也是空唠唠的。倒不是为了显出她的威风,主要是这大过年的没个年味。

按老规矩来办,这大年三十晚上八点,堂屋就得先朝北摆上案桌,桌上至少也得摆上三盘子水果点心和一个香炉,由当家的男人点上三炷香,正正经经的磕上三个响头,这叫“敬祖宗”。

敬完祖宗之后,这当家的男人就得在大门口放上那一百响的鞭炮一串,这就是“迎年”;屋里的女人就趁着这个时候把饺子下出来,用三个茶碗装饺子,每个茶碗里装上两个,就摆在供奉祖宗的案桌上。等那女人摆好饺子,那男人也就差不多放完鞭炮回来了,这时候就得在院子里朝南摆上家里吃饭的桌子,也是三个茶碗装上饺子,男人就得烧那用钱印过事先叠好的烧纸,再用这院子里的烧纸引火,在堂屋口、供桌前、炕前、都得烧上一摞。等那火灭了,这男人又得恭恭敬敬的在院子里对着桌子磕上三个响头,这就叫“敬天地”。

敬完了天地,这院子里的桌子就可以撤下了,然后就用这敬过天地的桌子吃女人下出来的饺子。这一顿饭也是有讲究的,可以没菜没肉,但是必须要有鱼,预示着“年年有余”。

吃完一这顿,一家子必须要守岁。等到那十二点的钟声一响,男人赶紧就去门口再放上一串鞭炮,女人就再下上一锅饺子,这就是“过年”了。

鬼子来之前,家里都是胡老太的公公领着那个死了的老鳖蛋一共兄弟五个一起完成这一堆子的营生;鬼子来之后,老鳖蛋跑去打鬼子了,家里的男人就只剩下了老鳖蛋的爹一个,就显得寂寞凄冷了些;建国之后,政府说这叫迷信,整个李家庄就再也没有正正经经的在过年时候磕过头,敬过祖宗和天地了。

简化到如今,过年也就是下上一顿饺子,全家人和和美美的吃上一顿团圆饭罢了。

按理来说,大年初一,长辈是不能道小辈屋里去的,这不是乱了辈分,没有分寸嘛。可是连过年的规矩都改了,这些个细小的也就无所谓了。

屋里赵红袖还在抱着孩子喂奶呢,胡老太就带着这一大家子呼啦啦的就进去了。

这要是搁肉肉那个孩子妈在车站敞开衣裳坦胸露乳给孩子喂奶都得上一次热搜头条、引起全民讨论的时代,搞不好赵红袖还真得被人家指着鼻子骂一句“不知羞耻”,但这是六十年代的农村,哪来的那么多的讲究。只要是孩子饿了,别说是在自己家屋里,就算是在大街上,那也得先把孩子给喂饱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