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日落西山,一座边陲小城的上方升起阵阵炊烟,喧嚣之声响彻四野,酒肉之香飘散于四面八方。

这是藏于城中小巷的一万人制造出来的,毕竟做戏要做全套,若是太宁静了,恐怕是骗不了那群匈奴人。更有擅长丝竹之人,拿起随身携带的乐器,鼓瑟吹笙。一万人或随地而坐谈笑风生,或于灶台间生火烤肉,或将一坛坛美酒撒于街道四周。

穆霖曾有疑虑,若是酒沾上了火把整个城烧了怎么办?厉玄答道,烧了便烧了,城中没有百姓也只是空城,烧了以后再建便是,不过先将后路留好,别把自己人搭进去便可。来日回到朝中,就说是匈奴人纵火烧城。

此次为了诱使匈奴上钩,他们可是费尽了心思。

穆霖挺直伫立于城楼上,回头看向城内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胸中也像有一团火在燃烧。他吩咐城墙上的哨兵,要牢牢盯着匈奴的方向,一有风吹草动便要及时通报。

他拿出一根与小兵借的竹笛,凑到嘴边,轻轻吹了几声试一下音。他很久没碰竹笛了,幸好还未生疏。他还在上初中时,便独自看书学会吹笛,最喜欢的便是那首《黄种人》里的笛曲。每当夕阳西下,他就爱坐在河边,忘我地吹着竹笛,仿若天地不在,仿若寂寞孤独不在。

穆霖回想了一下曲谱,横笛吹起记忆里的曲调。笛声轻快嘹亮,似是吹散一切尘埃,吹散盘旋已久的烦恼,唤醒被死气埋藏的生机。

闻到笛声,陆云清仰头望向城楼上。那里有一人,在余晖的照射下,浑身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他莞尔一笑,不过这一笑被掩盖在鬼脸面具之下,身边的小兵只能看到那轻扬的嘴角。在青脸鬼面的映衬下,那笑容仿若鬼王冷笑,倒是让几个小兵惊悚不已。

忽而,号角连连,匈奴来了。

穆霖收好竹笛,命城墙上的士兵全部警戒起来。一旁的芜烟全然进入戒备状态。他今日的任务便是保护好公子,不让匈奴中所谓的阿布将军趁乱用弓弩射中公子。

一场攻城战开始了。穆霖有条不紊地指挥将士们扔石块、倒猛火油、扔火把,先将防守之态做足。良久,匈奴人爬上来了,这时便需近战。这五千人已做好牺牲一半的准备,将匈奴引进城内。

忽的,一根利箭直向穆霖的面门而来,不过下一秒便被身旁的芜烟打落。穆霖心有余悸地望向匈奴首领所在之处,果然见到一名黑衣少年手持弓弩正望着他。四目相望,穆霖看不清少年的神情,只觉得那名少年的双眸古波不惊。

城门终于被匈奴的攻城车撞开,城楼上的楚兵急忙后退,而城中那一万人一面反抗一面向石城深处退去。

匈奴人都杀红了眼,全速冲入石城,不觉有诈,更没发现大街小巷里,楚兵都向一个方向移动。

匈奴人纵着马能在草原上所向披靡,然而一旦进入城内,被大大小小的巷道分割开,优势便转为劣势,他们根本不能随意让战马横冲直撞,必须拉住缰绳,否则一不注意,便撞到灰墙上。

见匈奴兵都进入石城,穆霖带着人悄悄绕回城楼上,给藏在城门处的楚兵打手势,令他们关上城门。忽然几个火把扔到美酒上,瞬间点燃一个包围圈,尤其是城门处,烈火熊熊,直接将匈奴的后路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