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古怪老头

带着空间闯六零 雪丽其 4720 字 10个月前

父女两人把三个小箱子都打开了,把里面的金条都拿出来数。

好家伙,只“大黄鱼”就有足足一百二十根!这是什么概念,按照现在的重量计算就是七十五斤!

在后世,按金价计算少说也要七八百万了,更别提还要加上“大黄鱼”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更是价格不菲。

“蓁蓁,这种旧秤一两重的小金条,就叫做小黄鱼,你拿着灯照一照,是不是很形象生动?就像真的金鱼在游动一样。”

“还真是,爸爸,原来我们家这么有钱。”

“想当年我们李家也是京城里有名的家族,这些东西其实还不算什么,是为了躲避战乱,才匆忙间兑换的,还是我亲自去办的,要不是……咳!咳咳!咳咳咳咳……”

“爸爸,你怎么了?你不要吓我啊!”

“咳咳!没事,可能这里面……咳……太闷了,咳咳咳……”

“爸爸,我们快出去吧。”

“咳……我出去就好,咳……你继续看……看完记得锁好,咳咳咳……”

说完这些,李秉文摆了摆手,不让女儿搀扶他,佝偻着背走出了地窖。

李蓁蓁不放心,连忙跟上去,把李秉文扶到床上躺着,又给他倒了热水,才在李秉文的催促下再次来到地窖里。

虽然李蓁蓁的空间原本是个购物广场,里面的珠宝店也有金条,她也只在最初的时候兴奋一阵子,很快就被现实打击到了。

毕竟在六十年代,你就算有再多的金条也没用,根本卖不出去,空间里的金条还不如粮食来得实在。

但是现在看到这么多大小黄鱼,李蓁蓁那颗热爱古玩收藏的心又重新火热了起来。

是啊,这个年代对于收藏者们来说就是春天,许多珍贵的古董还无人问津呢。

古籍善本、名人字画沦落到造纸厂里打成纸浆;青铜、黄铜、鎏金铜铸造而成的精美器具,变成大炼-钢铁的原材料;而黄花梨、紫檀等贵重木材和家具,由于具有油性大、致密、耐烧的优点就成了投进高炉的燃料;金银工艺品回炉重造,变成急需的金银储备;瓷器玉器等珍贵古玩,为了获得外汇,可以批发出国,那可是批发!价格更是便宜得令人发指!

京城作为六百年古都,现如今的老百姓家里还是有很多古董的,而且压根卖不上价钱。或者可以说,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古董根本就不值钱。

不知过了多久,李蓁蓁才收慑住心神,把金条重新装回箱子里,刚打算把箱子搬开,结果一使劲,差点没累断了腰,这可真重,死沉死沉的,才发现自己真笨,直接收进空间不就好了么。

于是把三个小箱子都收进空间,想了想还是有点不放心,干脆自己也进去了,确定箱子和黄金都好好地在里面摆着才出来。

煤油灯的光线实在太暗了,李蓁蓁从空间里拿出几个远光手电筒,分别放在地窖里的各个角落,一瞬间亮如白昼。

李蓁蓁看清楚了,现在地窖里还剩下十四个大箱子,叠成两层,把地窖里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李蓁蓁打开离得最近的大箱子,瞳孔一缩,被里面的东西惊呆了!

现在,李蓁蓁看着桌子上,有隔壁老申家送来的两个玉米面馒头,还有王爱民家送的两个鸡蛋,以及其他人送的几颗糖、几块饼干、一小把葱。

心里觉得有些好笑,又有点想哭。

这六十年代的人,真可爱!

街道办的人也上门了,正是那个精明能干的刘大婶。

大概是因为街道办的人泄露了李秉文的病情,才给李家惹来了李丙子这个麻烦。

刘大婶听到风言风语,心里有些愧疚。虽然大嘴巴的人不是她,但谁让她是精明能干的人呢,所以亲自送来了李秉文的工资,看望了李秉文,又给了李蓁蓁一张2两的红糖票。

这2两红糖票,可是她自己出的,找了供销社上班的亲戚才拿到手的,很不容易。

对于这些人,李蓁蓁心里是非常感激的。

他们能拿来送人的东西虽然不多,但真的是从自己嘴里省下来的,礼轻情意重。李蓁蓁都一一上门感谢了。

隔壁老申家里,刚送走李蓁蓁,申老太不解地看着申老头:“老头子,你不是说不要跟隔壁的李秉文交往吗?怎么还给他家送馒头?”

“你懂什么,他是资本家,谁敢跟他交往。只不过他爹对我有恩,当年要不是他家给我饭吃,我早就饿死了。”

“我听街道办的人说,那是资本家的小恩小惠,是为了剥削……”

“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这世道就这样。”

“我是不懂,你既然要报恩,当年为什么看着他家的大小子大姐儿饿死?”

“你胡说什么,当年要不是有我侄子帮忙,我们家也得饿死人,难道让我去接济别人,看着自家人饿死不成,你这胳膊往外拐的老婆子。”

“你个死老头子,敢骂我!不过,你倒是说说,这以后我是不是要换个态度对待李蓁蓁,你知道的,以前她从咱们家门前经过的时候,我还在她背后呸过她。”

“换什么换,别忘了她家可是资本家!”

这些李蓁蓁都不知道,她很快活地准备去拿量身定做的衣服了。

李蓁蓁拿着小票去了裁缝店,店里依旧是那两个人。老师傅老神在在地坐着,学徒小关很是殷勤地,把做好的新衣服和新铺盖拿来给她,还问她要不要试穿,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改。

李蓁蓁有点受宠若惊,仿佛又看到前世服装店里的店员,她穿越到这里,第一次碰到这么热情的售货员,居然还管售后服务。

裁缝店里就有更衣室,李蓁蓁从里面换好衣服出来,小关简直看直了眼。

小关眼里的李蓁蓁,胸前垂着两条大辫子,小脸蛋白生生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嘴角噙着一抹笑,说不出的好看。穿着笔挺的绿军装,显得更加娇俏。

李蓁蓁美滋滋的,刚才在更衣室里已经仔细检查过了,这套军装的做工真是绝了。

拿在手里,就能感觉出加了很厚很厚的棉花,但是穿在身上却一点儿不显得臃肿。不仅不臃肿,还格外挺括,就像真正的军装那样。

每一个小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好,没有一丝线头,针脚分外细密扎实,几乎看不出来。

领子里应该是加了硬塑料片,非常有型。就连扣子都用同色的布料仔细包了,看上去更加和谐。

更让李蓁蓁惊喜的是,她并没有专门交代要做得合身,因为别人的衣服都是很宽大的,根本没有腰身可言,她也就不敢跟裁缝师傅提要求。

没想到,这套衣服却非常合身,冬天里面再穿上毛衣,就刚刚好。

不仅如此,还用同样的布料包了硬塑料片,做成腰带,只要把腰带一系上,一个漂亮又神气的女兵形象就出来了。

李蓁蓁非常满意,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这做工精致极了,咱今天也体会了一把高级定制的快乐,这15块钱花得值!

李蓁蓁:“师傅,您怎么知道我想做得合身的?”

老师傅瞟了她一眼,淡淡地说:“军装嘛,当然要合身了。”

小关在旁边骄傲地竖起大拇指,“姑娘,你这军装做得可费老鼻子功夫了,是我师傅亲自动手做的!”又转过头对着老师傅说:“师傅啊,您这手艺什么时候教会给我?”

老师傅笑骂:“等你什么时候学会吃层势了,我就教你做。”一句话就让小关闭上了嘴巴。

李蓁蓁虽然听不懂,但是看着有趣,在旁边呵呵地笑出声。

这时候,从门口快步走进来一个中年大妈,围着李蓁蓁转了一圈,开口赞叹。

“姑娘,您是军人吧?我刚才在外面就看见了,哎哟妈呀,您穿这身老漂亮啦!啧啧,真气派!真精神!您是文艺兵吧?我闺女也想当文艺兵,可惜征兵不要她,这会儿正在家里哭着呢。您可老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