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黑酸枝做的椅子,已经拆了变成一条条木头了。
除此之外,就是废弃的日常用品了,什么破了个大洞的搪瓷脸盆,碎了内胆的热水壶,摔成八瓣的粗瓷海碗之类的。
这跟李蓁蓁想象中的,小人书按堆卖,青铜器论斤秤,名贵家具随便搬的场景大相径庭。
其实,李蓁蓁想多了,现在的生活条件不好,别说好好的东西不可能扔掉,就是损坏了一点儿,只要还能修好就能继续用,没看到王爱民就来这里找桌子腿回去修桌子么。
那些真正的好东西自然有它的去处,次一等的也能卖给旧货市场,能流落到废品回收站的东西,已经被有心人筛了许多遍。
也不能说就没剩下好东西了,毕竟也有人不识货不是,但相对来说很少,哪里有那么容易就让李蓁蓁遇见呢。
李蓁蓁很快就释然了,在这里没有收获也是正常的,看看天色还早,李蓁蓁打算到城西市场去逛逛。
城西供销社,布料柜台,一排高高的货架上,叠放着各色布匹,两个男售货员站在柜台与货架之间,正忙碌着给面前的大妈大婶拿布料,双方热烈地讨论着。
柜台前等待买布料的人还不少,一个个都把热切的目光投向货架。
李蓁蓁从后面看过去,毫不怀疑如果没有柜台挡着,那两个售货员就会被人群给包围了。
“这个不行,你再把那边,对,就是那边,那匹碎花儿的拿过来给我看看。”
“大姐,这已经是你看过的第五匹了,你还不满意啊?”
“你懂啥,这是给我闺女出嫁用的,我不好好挑挑能行吗?我说你个小年轻,让你拿几匹布,你就不耐烦了,你看看你身后贴着什么,为人民服务,我……”
“别介,大姐,我不没说什么嘛,那你看这个怎么样,这可是最近才从上海那边进的,大厂!你看这红色,多鲜艳,不掉色!这上面还有碎花儿呢,可时髦了!”
“嗯,这个不错,要我说,这结婚就要穿红的,我闺女还嚷着要穿绿的,这不是瞎闹吗?结婚不穿红的,这以后咋过日子,所以我说就买红的。”
“那你这是满意了?就这匹?”
“对,满意,就要这匹!”
大妈爱不释手地反复摸着布料,嘴里发出惊叹的啧啧声。
排在后面的几个大妈一直关注着他们,看见大妈买了,纷纷出声,这个“给我也来七尺”,那个“我要三尺”,都买了这种布料。
李蓁蓁凌乱了,这不是传说中的东北大红碎花布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原来它在六十年代就那么流行了。
不过,李蓁蓁可不打算赶时髦,用这大红碎花布做出来的衣服简直辣眼睛,来自后世的李蓁蓁知道,很快流行趋势就要变了。
到时候,一身绿色的军装才是最时髦的,那个大妈的女儿也是个能人,能提前预测到流行趋势,可惜被大妈的审美给糟蹋了。
排到李蓁蓁了,她问:“同志,你们这里有没有厚实的棉布?”
“你是说咔叽布?喏,最厚实的就这种。”
“嗯,给我看看,对,就这种,有绿色的吗?”
“有,你要多少?”
“给我和我爸爸各做一身,冬天穿的,我爸爸比你矮一点瘦一点,大概这样。”李蓁蓁手里比划着,“需要多少布料?”
“冬天穿的要放宽一点,两个人大概2丈3尺就够了。”
“那有没有比这个薄一点的棉布,也要绿色的?”
“有,这种,上海来的。”
“不错,挺柔软的,做被单需要多少布?我家的床大概这么大。”
“那要1丈2尺才够,同志,那咔叽布你还要不要了?不要我就放回去了。”
“要,我算算……咔叽布给我2丈3尺,这个薄的给我5丈。你算一下多少钱?”
“嗬!同志,你要这么多干什么?你有那么多布票吗?”
“我有布票,刚才不是说了吗,做衣服和被单,我家里人多不行吗,赶紧给我算算多少钱,我还赶着买其他东西呢。”
“交布票7丈3尺,钱71块5毛4分。”
“等一下。”
“我就说嘛,同志,你这买的也太多了,哪有人一次买那么多布的,要不要……”
“我只是想问一下附近有没有裁缝店?”
“呃,就在这条街的下面。”
出了供销社,李蓁蓁找了个偏僻的地方进了空间,刚才在布料专柜看了很久,她已经知道买棉花也是要票的,自己没有棉花票,只能到空间里面拿了。
李蓁蓁进了空间超市,看着超市里五颜六色的被单床单,好心塞,这些都不符合时代特征,不能拿出去用。
找了一床棉被,剪开后把里面的棉花抓出来,装进一只蛇皮袋,然后提着蛇皮袋和买来的布料出了空间。
找到裁缝店,居然也是国营的,里面就只有一个老师傅和一个年轻学徒。
“师傅,我要做三套军装,两套加棉的和一套薄的,布料和棉花我都带来了。”
“你是军人?”
“我不是军人,但我崇拜军人,不能做吗?”
“可以是可以,但做出来的只是相似,没有铜纽扣和红领章的。”
“没问题,你尽管做。”
“那你过来量下身子。”
“但是其中一套加棉的是给我爸爸做的,他人没过来可以吗?他大概这么高,比较瘦。”
“哦,我知道了。”
“这袋棉花和这些咔叽布,就做两套加棉的。”
“棉花多了。”
“做的厚一点,使劲加多点棉花。”
“那也用不着这么多,这些就够了。”裁缝师傅从桌子底下拿出个袋子,从蛇皮袋里抓了些棉花放进去,把蛇皮袋还给李蓁蓁。
“这些棉布除了做一套军装,还能做两套被单和两套床单吗?”
“你家的床多大?”
“大概这么大,大概从这里到这里。”
“哦,一米八的床,多了多了。”
“有多的就再做两个枕套,再给我爸爸多做一条裤子,够吗?”
“嗯,那就差不多用完了。”
“师傅,一共多少钱?什么时候能做好?”
“四天后来拿,收你十五块钱,我给你开票,到时候记得把票拿来。”
李蓁蓁爽快地付了钱,拿着票出了门,没想到八十几块钱,就能做三套衣服和两床铺盖了,六十年代的物价真给力,要是自己会做衣服,还能再节省十几块钱呢。
留下李蓁蓁一个人站在原地,呆愣住了,怎么孕妇也不需要买吃的?
这太奇怪了,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自己对目标客户定位错误了?不应该找家庭主妇,而应该找男工人?
这次,李蓁蓁找了个年轻的男工人,“同志,要买粮食吗?”
结果这个男工人根本不回答她,居然还红着脸走开了。
李蓁蓁摇了摇头,太年轻就是不行,当不了家,这次找个老的。
李蓁蓁又找了个中年男工人,声音还挺大,“大叔,你要买粮食吗?我有精白面腊肉……”然而,李蓁蓁注定要失望,这个人也不声不响地走掉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工人们都不需要买粮食了吗?明明这些人看起来都是一副营养不良瘦不拉几的样子。
到底是怎么了?
啊!啊!啊!李蓁蓁恨不得双手叉腰站在大马路中间,大喊一声为什么为什么!!!
就在这时,旁边一个人拉住李蓁蓁的胳膊,把她拉到马路边上,压低声音说道:“姑娘,你卖粮食?”
李蓁蓁眼前一亮,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大爷,不错不错,这样的人肯定需要买粮食,这下客户是自己送上门来了,忙不迭地回答,“对对对,我卖粮食,我有……”
“嘘,别说!”老大爷在嘴巴前面竖起食指,往左右看了看,又把李蓁蓁拉到马路的内侧。
李蓁蓁心想,这就对了,还挺谨慎,一定是很有经验了,她殷勤地问:“老大爷,您需要买什么?”
没想到老大爷却摇着头说:“我不买东西。”
李蓁蓁奇怪了,“您不买东西?那您拉着我干嘛?”
“姑娘,我是好心提醒你,你在这里卖粮食是没用的,没人敢买。”
李蓁蓁大奇,连忙追问,“为什么?”
“昨天厂里刚开了会,不允许工人们跟进城的农民买粮食,被抓到了是要开除的,你说还有人敢跟你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