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一个著名的画派叫做屏风画派,就是拜了吕纪当祖师爷,可见他的牛气!
吕纪的画,造型生动,设色鲜艳,气势宏大,影响深远,在后世是各大拍卖会的宠儿,随便一幅小画都要好几百万!
前世李蓁蓁只能对着网上的图片流口水,没想到现在居然能亲自拿在手里,想看多久就能看多久!
顾不上欣喜,李蓁蓁又打开几幅卷轴,被一个个落款惊住了,夏圭、仇英、董其昌、王时敏!
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画家,普通人要想得到一幅他们的作品何其艰难,这里居然有这么多!
李蓁蓁捂着心脏,眼睛已经变成蚊香眼,不行了不行了,我一定是在做梦,一定是的,啊啊啊!
过了许久,李蓁蓁才缓和过来,定了定神,走到另外三个大箱子前面,仔细地翻了翻里面的书籍,都是线装书,保存得相当完好,没有任何蚁咬虫蛀的痕迹,看得出书的主人很爱惜书本。
突然,李蓁蓁翻到几本书,这是……难道……天哪!我看到了什么!
竟然是宋刻本!而且是五本!
一册宋刻本,在后世能拍卖出几千万!因为数量稀少,甚至是一页一页拍卖的,一页至少上百万!寸纸寸金!在拍卖会上,一旦出现宋刻本,必然引起激烈的争夺!
在古籍善本的市场上,宋刻本无疑是皇冠上的钻石!
归根结底,是因为宋刻本从设计、雕刻、再到印刷,需要经历几十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层层把关,精益求精。
宋代的官府十分重视,甚至是由皇帝亲自过问的,聘请专家把关。
为了保证书的质量,官府还采取了若干措施,比如要求每一个参与制作的工匠署名,出现问题,责任追究到人,在封建社会,追究责任可是要死人的!那些工匠敢不用心吗!
再说到这些工匠,由于书本最终的消费者都是文人墨客,当然要迎合他们的喜好了,所以工匠们都是非常善于书法的,而且每个人擅长的都不一样,什么欧、虞、颜、柳、褚等等争奇斗妍。
如果还要说起宋刻本所用到的纸张和油墨,那里面的讲究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
总之,宋刻本,完全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如果遇到宋刻本中的孤本,那简直就是国宝中的国宝,价值连城!
李蓁蓁手上的五本书显然不是孤本,毕竟孤本是可遇不可求的,能有幸亲眼见到宋刻本,已经是莫大的满足了。
没有时间仔细翻看,李蓁蓁只好把它们装回去,将七个大箱子一起收进空间。忙完这些,又把最后的七个箱子全部打开。
有四个箱子装满了银元,就是民国时的“大洋”。这个东西李蓁蓁相当熟悉了,前世的时候还收藏了好几个呢。
李蓁蓁狡黠一笑,拿起一枚大洋,凑到嘴边使劲吹一下,果然听到一声绵软悠长的“叮”响。
大洋也有很多的讲究,随意抓起一把,有印着袁世凯头像的“袁大头”,也有印着孙中山头像的“孙小头”,没看到有什么珍贵的品种,也懒得一一盘点,直接都收进空间。
最后的三个箱子里,存放的都是个头很大的瓷器,数量不多,只有七个。
李蓁蓁看了一下,有点失望,原本还以为能见到传说中的元青花呢,谁知道都是些花花绿绿的瓷器。
这也难怪,青花瓷看起来颜色寡淡,不够喜庆,在清代和民国都不大受欢迎。
李蓁蓁把这七件瓷器都一一看过,都是好东西,其中一个箱子里面,只放了两个巨大的乾隆年制款的天球瓶,是一对儿!
这对天球瓶简直就是个大杂烩,咋一看五颜六色,金光灿灿,能闪瞎人的眼睛。
瓶颈上绘制了缠枝花纹,瓶子身上有四个开光窗,分别绘制了四季花卉,在开光窗之间,又遍布了祥云图案和瑞蝠图案。
所有这些图案和花纹,都在边缘描上金粉,然后采用珐琅彩工艺烧制而成,通体颜色鲜艳丰富,仿佛要把所有的颜色都用上去,特别富贵逼人!
瓷器不好估算价格,反正能让李家珍藏起来的,肯定便宜不到哪里去。再说了,李蓁蓁也不打算把这些东西卖掉换钱,都是要留着自己收藏的。
她将剩下的箱子和手电筒都收进空间,左右看了看,确定没有任何遗漏了,才拿起煤油灯出了地窖。
正准备关门,忽然想起什么,又从空间里找出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钢板卸了装进空间。然后从空间里拿出几颗土豆,随意扔进地窖里,拍了拍手,把地砖和水缸恢复原位。
这样,即便以后有人发现了这个地窖,也只会认为它是一个用来储存粮食的普通地窖。
这时候,将腊肉和大白菜倒入锅中,大火翻炒,一时间,热油接触到大白菜上的水分,噼里啪啦一阵响。
不用炒很久,这道菜要的就是大白菜爽脆的口感,快出锅时放一点盐,就做好了。
这盘大白菜炒腊肉,卖相极佳。由于油放得足,每一片白菜叶子上都裹上一层薄薄的油光,闪闪发亮。
白色的菜帮子、青色的菜叶子和红色的腊肉,色彩对比强烈,更显得白的白、青的青、红的红,令人一看就口舌生津。
给炒好的菜盖上盖子保温,这时候面团也发好了,分成十个大小均匀的小团子,揉至四面光滑的圆形,放进蒸笼里加水蒸煮,十几分钟后就可以出锅了。
想到陈建国是军人,说不定爱吃辣,又拿了个小碟子,放了一些空间里的辣椒酱,跟馒头、炒菜一起端去正房。
陈建国坐在房间里,早就被一阵阵扑鼻的香味扰乱得心神不宁了,还没等李蓁蓁进去,就忙不迭开了门,双手抢过菜饭,快步地走回房间。
“蓁蓁,你这手艺真棒,我刚才就闻到香味了,可馋死我了。”
“那您待会多吃点。爸爸,我扶您起来吃饭了。”
陈建国看到有辣椒酱,非常高兴,“蓁蓁,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这口?我当兵的时候,就爱吃这辣椒酱,没有了它,真是吃啥也不香。”
“嘻嘻,我猜的。”
“蓁蓁,你真聪明,嗯嗯,好吃好吃。”
陈建国边吃边竖起大拇指,自从他一个人来了京城,家里冷锅冷灶的,很久没吃过一顿像样的家常菜了,一时间什么也顾不上,埋头大嚼。
让李蓁蓁看见了,产生了一种喂猪的错觉。满头黑线,有那么好吃吗,最后,十个大馒头就被陈建国一个人干掉了六个!
李蓁蓁暗暗下定决定,以后不能让陈建国到家里吃饭了,真是太能吃了。
不知不觉间,天边的云彩悄然褪去,月亮升上来了,夜空就像用水洗刷过一般,没有一丝云雾,蓝晶晶的,又高又远。
送走陈建国,李蓁蓁把他带来的军大衣和军被拿出来看,都很厚实,冬天用正好。尤其是军被,正好可以套上新做的被单,这下就不用担心使用了空间里的棉被,增加了暴露的风险。
李蓁蓁从空间里面拿出新衣服和新被单,去了李秉文屋子里。
“爸爸,你快看,我给你做了新衣服,你试试看。”
“不错,真好看。”
“这是仿制的军装,我也觉得好看,你快去试试。”
“好,你也穿了给我看看,咳……”
父女两人换好衣服出来,都焕然一新,互相看了看,开心地笑出声。
李秉文摸了摸身上的新衣服,心中感慨,自从自己病倒了,蓁蓁倒是快速成长起来,跟以前相比,再也不是一团孩子气了,越来越能干,连自己都穿上新衣服了。
李秉文心里很是安慰。
李蓁蓁又套上军大衣试了试,特别暖和,就是有点太长,都到脚踝了,不过这样也好,等到了冬天,就能把全身都围了个密不透风,再不用担心会被冷到。
她又把军被装进被单里,把李秉文原先的铺盖都掀了,这些破破烂烂的旧东西都不要了,全部换成新做的。
做完这些,李蓁蓁拍了拍手,心满意足地看着焕然一新的床铺,连忙让李秉文躺下来。
“爸爸,来,躺下试试,怎么样?暖不暖和?”
“嗯,很暖和。”
“那就好,我也做了新的,这个冬天就不会冷了,真好。”
李蓁蓁最近有了一件新的烦心事,自从买了六十几块钱票,李蓁蓁大手大脚地,又买吃的,又买用的,又买穿的,很快就用完了。就连李秉文交给她的五百多块钱零钱,也只剩下一半了。
这下可急坏了李蓁蓁,空间里的东西虽好,但大多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自己还是需要购买符合时代特征的商品。
再这样下去,不就坐吃山空了么,必须想办法赚钱,买更多的票。而且,最要紧的还不是赚钱,而是票票票,没有票就是有再多的钱也没用!
李蓁蓁不打算再去找那个剃板寸头的票贩子,她决定自己行动起来。
什么地方的人票最多,当然是那些国营大工厂的工人了。这年代,工人的地位特别高,钱和票都是不缺的,但是物资紧缺,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应该会有需要的。
李蓁蓁进了空间,精心挑选起来,必须是这个年代也有的,并且是紧俏的,最后选择了五样,都是散装的,分别是精白面、大米、鸡蛋、腊肉和红糖,把它们一一称好重量,除了鸡蛋,其他都按照1斤的分量来分开包装。
至于价钱,李蓁蓁也想好了,就参考国庆节特供的高价粮食的价格就行。
李蓁蓁穿上自己的战袍,那件破旧的棉袄,身上斜挎着一个破烂大布袋,打算把它作为从空间里拿东西的掩护,脸上化着掩饰的妆,又用那条破旧的黑色围巾围住头脸,信心满满地出了门。
找了一家大型的机械工厂,来到家属区,李蓁蓁耐心地等着工人们下班,她是算着时间过来的,因此没一会儿工厂就下班了,工人们从大门口走出来,陆续往家的方向赶。
李蓁蓁打算专找那些三四十岁的女工人,她们大部分都是一个家庭的大管家,家里上有老的下有小的,应该很需要粮食。
李蓁蓁瞅准机会,快步走向一个女工人,凑近了小小声地问:“同志,需要粮食吗?”谁知道这个女工人看都不看她一眼,径自往前走了。
难道是自己说话太小声了她没听到?
嗯,应该是这样。
李蓁蓁又找了一个女工人,这次声音大一些,“同志,要买粮食吗?”出乎预料地,这个女工人也不理她,倒是瞟了她一眼,就走开了。
怎么回事?难道这些人都不需要买吃的?
(作者只感谢【晋】【江】读者的喜欢,爱我就来【晋】【江】浪呀。)
难道这里就是黑市?没看到有人在交易啊,太奇怪了。
李蓁蓁躲在对面的灌木丛中,盯着那些人仔细观察,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么,正打算放弃,突然发现,有戏!
一个中年男人从医院门口走出来,他穿着一件没有补丁的蓝灰色棉褂子,看上去还比较体面,就是衣服的扣子没有扣整齐,头发也比较凌乱,好像匆忙间来不及梳洗一样。
这个人走出来后,面色焦急,眼神中又带着期盼,往那个偏僻的角落看了又看。
就在这时,那些站着的人动了。
只见他们不约而同地,眼睛紧紧地盯着这个中年男人的眼睛,右手伸进小布兜里,拿出一个不知道什么东西,只稍微一露出来就赶紧放回去了,然后冲着中年男人扬了扬下巴。
中年男人好像看懂了似的,轻轻点了点头,走到其中一个人面前,简单交谈了几句什么,然后两个人就往旁边的绿化带走过去。
李蓁蓁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难道自己今天来找黑市,竟然无意间撞见了什么了不得的阴谋不成?!
毒-贩?还是特-务?
那个人从绿化带的灌木丛中拿出一个严严实实的油纸包,递到中年男人的手中。
来了来了,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难道是炸-药-包?或者是毒-品?六十年代有毒-品吗?怎么办?要不要去举报他们?会被报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