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英国伦敦

“爸爸,这是什么?”

“是我们家的购粮证、副食本,还有各种票证,今年剩下的都在这里了。票一年发一次,你看,上面有月份呢,每个月对应一张,用的时候撕下来。这个月已经领过了,从下个月开始就由你去领,过期就不能用了。别忘了带上钱,没有钱也是领不到的。如果有临时发的票,一定要记得去领。对了,这是购煤证,很快就要领煤炭了,你记着。”

李秉文这话像是在交代后事,恨不得事事灌输给女儿知道,让女儿马上就能学会如何生活。

李蓁蓁芯子已经换了,小小的管家当然不算什么,只是担心李秉文交代了后事,心中了无牵挂,更萌生死志。

“爸爸,我还小,需要爸爸的照顾呢,您一定要尽快好起来。”

李秉文看着女儿天真孺慕的小脸,心里一阵沉痛,捂着胸口,盯着女儿的眼睛,严肃地说:“蓁蓁,听话!爸爸累了,以后就由你当家。”

为了避免刺激到李秉文,李蓁蓁只得答应下来,接过当家的重任。

李秉文见李蓁蓁答应了,忙不迭把当家的事务都告诉她。

原来,李秉文给街道办工作,负责打扫大街和公厕,干着又累又脏的活儿,一个月的工资却只有25块钱,每个月能分到30斤粮票,再加上李蓁蓁的15斤儿童粮票,全家人一个月的粮食就只有45斤,还都是粗粮。

这种粗粮,可不是后世提倡的养生杂粮,而是高粱面、玉米面,甚至是谷糠,非常粗糙,难以下咽,吃一口特别卡嗓子眼儿。

就这种破烂货,要应付一日三餐,还不能管饱,做饭时还要混进一些野菜啊草根啊树叶啊之类的东西,做成菜糠团子、糠窝头,一不小心就散了,能吃成五分饱就算吃饱了,至于好不好吃这种问题压根没资格在意。

李蓁蓁刚穿过来的第一天就领受了菜糠团子的威力,再也不想尝试第二口了。

45斤粗粮都不够一个壮劳力吃的,更别提李蓁蓁这个“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了,父女两个人常常饿得头脑发昏。饿极了也只好使劲勒紧裤腰带,勒在胃部那里,希望把胃部勒得萎缩了就没那么饿了。

至于副食品,一个月能分到半斤油票、半斤白糖票、二两肉票,这就是李家能领到的全部副食品了。

李蓁蓁纳闷,二两肉够干什么的,不就一小块吗,还不够自己一口吃的。

要想吃别的东西?

行,买鱼要鱼票,买蛋要蛋票,买水果要水果票,就连买块豆腐也要票,凭票购买,可惜李家通通没有。

只有蔬菜和酱菜不要票,但是供应时间却不固定,而且还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一个月能分到一尺布票,一年也不过一丈二尺,要应付做内外衣服、做被单床单、打补丁等等,根本不够用,难怪李秉文一直很遗憾没能给女儿做新衣服呢。

李秉文不顾病体,对着女儿细细叮嘱,李蓁蓁也很认真的听着,自从前世的父母去世之后,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来自父母的关爱了。

好不容易等李秉文说完了,李蓁蓁连忙扶着他躺下来休息,准备做饭。

鉴于李秉文是病人,李蓁蓁准备了清淡又有营养的病号餐,抓一些空间里的精大米,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米粒开花,熬出米油,变成浓稠可口又容易消化的米汤。

这样的米汤,在民间向来是补血益气的药物,吃不起人参的老百姓,没奶水吃的婴儿,喝米汤确实能强身健体。

传说中东北的张少帅刚出生时身体底子不好,看上去有早夭之像,就是喝了东北大米熬出来的米汤给治好的。

熬米汤的同时,李蓁蓁又拿出几个空间里的鸡蛋,打成蛋液,加水加盐,点上麻油,放到炉子上蒸,做成细腻滑嫩的蒸水蛋。

南方人叫“蒸水蛋”,北方人叫“鸡蛋羹”,这是前世李蓁蓁很擅长的一道菜,口感清淡美味,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各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非常适合李秉文和李蓁蓁这样营养不良的人食用。

虽然空间里有很多食物,但李蓁蓁不敢随便拿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食物这么短缺,要是李蓁蓁直接拿出大鱼大肉,根本没有解释的余地。

就这点大米和鸡蛋,还是李蓁蓁借口从黑市购买的,为此李秉文非常担心,再三吩咐女儿要小心再小心,不能让人抓到把柄。

李蓁蓁已经打算找个时间好好逛逛黑市,为空间里的食材过个明路,总不能放着好东西不吃,去吃糟糠菜吧。

多亏李蓁蓁是魂穿,使用起灶台和煤炉子得心应手,有本能的身体记忆,不然光点火烧火就够李蓁蓁愁的。前世李蓁蓁虽然也经常下厨,但使用的是先进的天然气炉,跟六十年代的灶台不是一个难度等级。

饭很快就做好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天然的谷物香气,是那种精纯饱满的精大米才有的独特香味,水蛋也蒸好了,散发着浓郁的诱人香气。

李蓁蓁也是饿狠了,闻到香味差点没流口水,赶紧先把米汤舀出来放到一边,又把剩下的米粥用个大海碗装了,和蒸水蛋一起端到正房。

“爸爸,饿了吧?我扶你起来吃饭。”

“好……嗯,真好吃,蓁蓁啊,你小女孩子,要多吃些好的,鸡蛋羹都给你。”

“爸爸,鸡蛋羹有很多,我们一起吃。”

李蓁蓁原本是个80后大龄剩女,生活在粤省发达城市鹏城,父母在她上大学时就接连去世了,好在李蓁蓁是京城名校的历史学硕士,靠着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小公务员。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在鹏城这座繁华城市里过上有房有车的小资日子。

她平生有三大爱好。

第一个爱好是吃吃喝喝。以前在京城读书时就爱寻访美食,毕业后去到吃货大省粤省,简直乐不思蜀,不敢说吃遍粤省,但至少能算吃遍鹏城,自认为是个资深的吃货。

第二个爱好是研究古董。正所谓盛世收藏,说是全民爱好也不为过,再加上李蓁蓁的专业是历史学,所以她尤其喜欢。但是,李蓁蓁也不是什么有钱人,买房买车已经让她变成房奴车奴,就更没有闲钱去搞收藏了,因此只好经常去各大博物馆过过眼瘾。

第三个爱好是逛街购物。相信没有多少女人能抵御得了购物的诱惑,李蓁蓁也不例外。虽然是大龄剩女,但她长得并不丑,相反还是个清秀美女,对于花钱在自己身上毫不吝啬。

李蓁蓁在穿越前,恰逢鹏城新开了一家超大型购物广场,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27万平方米,拥有9层商用楼面,上千个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独立商铺,各种名牌的服饰鞋帽专卖店、化妆品专柜、珠宝店、美食城、户外用品店等等无所不包,光大型超市就有5家,此外还有大型购书中心,里面什么书都有,一楼大厅还设有汽车展览厅,顶层更是五星级豪华酒店,装备着室内游泳池、健身房、spa会馆等设施,集零售、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诸多元素为一身,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可以说,在这里,各种你想到或想不到的东西,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

李蓁蓁在这家购物广场刚开张的第一天,兴致勃勃地前来观光购物,为这里商品种类的齐全多样感到惊奇。比如其中一家文具店,出售一种隐性墨水笔,用它写字是完全隐形的,只有用水淋或者用火烤,才能显示出所写的字。

逛了一整天有点累了,李蓁蓁决定看部电影当做休息,据说这里的电影院采用了最新科技,效果特别好。李蓁蓁挑来挑去,选了一部当红小生主演的电影。

可能是逛街太久耗尽了体力,也可能是宽大柔软的椅子太过舒适,李蓁蓁竟然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整个购物广场空无一人,携带着里面的各种货物变成了空间,跟随自己魂穿到1965年一个13岁少女的身上。

这个少女名字也叫做李蓁蓁,京城人,年龄13岁。母亲已经去世,原本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都在饥荒年夭折了,所以现在是独生女,跟父亲李秉文相依为命。

李家世代生活在京城,家里在前朝时也曾显赫过,可惜后来经过改朝换代的各种风波,家道中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解放时还算颇有家资。

不过时代终究是不同的,解放后大清算,李家被划为“资本家”,成了“坏分子”,受到明里暗里的监视和歧视。大部分资产都充公了,到如今只剩下自家居住的小小院子。

万幸李蓁蓁一家向来注重行善积德,有个好名声,没有什么仇人非要致他们于死地,虽然家产没了,但人身还是安全的。

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李家父母都被指派做重活,长期繁重的劳务让李蓁蓁的母亲在前几年离开了人世,父亲李秉文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前些日子彻底病倒,眼看就要油灯耗尽了,可能是由于李蓁蓁照顾病重的父亲累倒了,才让后世的李蓁蓁穿了过来。

如果让李蓁蓁自己选择,她是绝不愿意穿越的,在享受了现代生活的自由和富足之后,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六七十年代的压抑与穷苦呢!况且李蓁蓁生性自由烂漫,个性鲜明,追求美好享乐的生活,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一开始,李蓁蓁还不断尝试着穿回现代,但是各种努力后发现不可能,只得安分下来。

由于是魂穿,李蓁蓁接收了原身的全部记忆,再加上前世求学时在京城生活了七年,所以各方面都能够适应,就连说话都是流利的京片子,倒不用担心露馅儿。

这个时空虽然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有些差别,但是大的方向和历史潮流还是一样的,应该是平行空间。

熟知历史的李蓁蓁惊恐的发现,现在外面正在如火如荼地闹着“四清”、“五反”,那么接下来那场长达十年的红色风暴还会远吗?!

按照原身的身份,那就是妥妥的“黑五类”,是需要彻底打倒的“坏分子”,想到各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斗争,李蓁蓁深深地忧郁了。

如何安全地活下去,就成了李蓁蓁面临的迫切难题。

想到这里,李蓁蓁鬼鬼祟祟地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之后,把门窗关紧,一闪身,消失在了原地,进入空间里面。

一进入空间,李蓁蓁整个人都放松了,虽然不知道那个购物广场为什么会变成随身空间,但是并不妨碍李蓁蓁对它的探索。

李蓁蓁发现,这个空间是依附于自己而存在的,里面的各种商铺和商品都维持在穿越前的那一刻,自己可以随意取用,也可以把外面的东西放进来,食物放在空间里永远也不会变质,美食城里的食物还维持在热气腾腾的状态。空间里的时间和外面的世界是同步的,实现了无缝对接。

李蓁蓁已经决定要把这个空间作为终极秘密,绝不告诉任何人,空间就是自己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倚仗,只能自己知道,不然,等待自己的恐怕就是切片研究了。

千万不要怀疑科学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据传说,米国的51区里面藏有外星人的尸体和外星飞行器,被人日夜研究,这事就发生在五六十年代。所以,李蓁蓁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算算时间还足够,李蓁蓁来到顶层的酒店,随便选了一间豪华套房,站在卫生间巨大的镜子前面打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