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李乾顺可以控制住本国的国民,但是当他无法供给各部族和百姓活下去的资源后,这些人就开始向外发展,自己寻找可以生存下去的食物和资源了。
西夏国还忠于国主李乾顺的各部族首领,率领本族军队跟其攻打蒙古和金国,掠夺两地的资源来维持本部落的生存,还有一部分首领向更西一些的西域、西辽和吐蕃进攻。
目前在各国之中,生存环境最好的就要数华夏的百姓们了。
赋税低,耕种的土地面积大,工作机会众多,只要是有手有脚可以劳动的人,就绝对饿不死,稍稍勤劳一些的人,每年都会有不少的盈余。
蒙古人、金人、西域人和西辽人,一个个都穷的跟西夏差不多,所以从性价比上,劫掠帝国百姓才是最划算的买卖。
虽然西夏国主李乾顺三令五申,不准本国百姓招惹帝国,可是总有一些铤而走险的家伙。
生活在西宁州的西夏人,就将目标瞄准了富的流油的帝国。
西夏国的西宁州,与帝国的山西行省接壤,而这次西夏人侵入帝国领土劫掠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支矿产勘探队。
当负责保护勘探队的巡防军找到他们的时候,在现场只剩下了已经熄灭的篝火,还有被啃食干净的人骨头。
勘探队的所有人都被杀死,就连尸体都被饥饿的西夏人吃光,而此事一经汇报到帝都长沙之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今的帝国的报刊业发展迅猛,除了最早由傅天仇创建的《华夏帝国日报》之外,还有了很多私营的报社。
关于勘探队全体被西夏人屠杀,并且被残忍的吃掉的消息,很快就被这些报纸定为了头版头条,并且发行到了整个帝国。
帝国百姓的民族自豪感日渐高涨,在这种时候听到西夏人竟然做出这种骇人听闻的恶事,顿时群情激昂,驻扎在各地的帝国军队中,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主动请战浪潮。
最终段家兄弟也没有逃掉,被王平带人擒获,至此景陇金殿国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整个中南半岛也全部收归帝国所有。
解决了景陇金殿国之后,现在帝国的疆域就全部连在了一起,南起澳洲行省,北至跟金国接壤的长白山一线,西至藏地,东到高丽,从某个角度来看的话,已经比后世华夏的面积还大了。
其实东面还有一个岛国,虽然现在算是帝国的殖民地,但是因为上面还有岛国人的政权存在,所以它还不算帝国的疆土。
对于这个小小的岛国,帝国朝野上下都希望能将之收到囊中,只不过李南感觉现在岛国的局势还算稳定,所以才将此事暂放在了一旁。
南疆既然稳定,那不管是皇帝李南,还是众臣不约而同的都将目光转移到了西方和北方。
帝国为了治理黄河的水患,发行国债筹集了一大笔资金,再加上藏地和国内的基础建设,所以暂时没有多余的资金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原本李南和众臣都打算保持几年的和平,让国民们尽量的休养生息一阵子,可是天不遂人愿,西面恰好在此时发生了一件让帝国上下愤怒的事情。
由于帝国中有李南和娜塔莎这些带有后世先进思想的人,所以在他们的影响下,国内的各行各业都发展的极为迅猛,甚至可以说是跳跃性的进步。
轻重工业的极速发展,为帝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让相关的行业连带的蓬来,尤其是矿业。
最新发明出来的蒸汽机被应用到很多行业,因此就是需要大量的铁矿来铸造机械,还需要海量的煤炭来供应给这些机器。
这样一来,帝国就需要开采出更多的铁矿、煤矿,以及其他的矿产,所以就有很多专业的勘探队游走在帝国境内。
后世华夏的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藏,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居全国最前列。
而镍、铜、铅、锌、铬等有色金属,钯、铱、锰、铍、锂、铌、钽等稀有金属,金、银、铂等贵金属,食盐、钾盐、硼、钠硝石等化工矿藏,以及石膏、石棉、云母、石灰石、硅等非金属矿藏,都在华夏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北地区的煤炭保有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