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法家思想来治国

北宋的无限旅程 翼孤行 2352 字 10个月前

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

其中跟个人修养有关的主要是提倡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这些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除了“礼”需要改变之外,其他都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

至于其他的以仁德治国、微言大义和重义轻利,以谦谦君子形象规范自身来跟敌国交涉等等,都与时代严重脱节,适应不了目前的局势和国情。

目前帝国的乡村一级的学校,都已经将儒家的大多数典籍都排除掉,更多的是教育学生一些现代实用性较强,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之类的科目。

这种现象自然被很多儒家之人察觉,很多心有不满之人也数次进行反对,但李南这个帝王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此事也就被放在脑后了。

如今傅天仇再次说起传播儒家思想之事,李南沉吟片刻,直截了当的对其说道:“人性恶才生法度,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以致贼盗,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欲疏导人性向善。用法治制度来约束臣下和百姓,远胜过儒家之人治。”

傅天仇闻听此言,面上不禁变色,因为他已经听出来,李南所说的正是法家的思想学说,看来帝国皇帝认为法家更适合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不是李南的突发奇想,而是因为他的灵魂自后世而来。

看后世的各个国家,再和法家思想对比一下,不难得出现代社会的国家,其实就是以“法”治国。

相比于人性本善,李南认为人性本恶,而“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乃是人类的本性。

后世的社会,人人逐利,加上法制的不健全与不作为,逐渐在社会中形成“唯利是图”和“金钱至上”的信仰,而及时更改法律,用法制来约束所有人,这才是李南认为的正确做法。

傅天仇虽然对李南使用法家思想治国颇为不满,但对方可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皇帝,他只能将此事埋在心中,口中言道:“那此事臣再琢磨琢磨。”

报纸一物很多人都以为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实不然,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

唐时的《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时的年号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杂报”是邸报的别称。

到了宋代,报纸的称谓就有许多,其中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等,一般来说“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

“邸报”的内容主要地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当然“邸报”的发布要受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而且宋朝的“邸报”大部分都是手抄的,面向的都是官员,百姓可不曾得见。

关于报纸的职能,从不同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例如从政党机关报的角度,报纸的职能如圣祖所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上层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概括了报纸的主要职能,那就是即传播各方面的观点,附带着一些娱乐。

帝国现有的也是诏书命令的“邸报”,还没有面对百姓大众化的报纸,经过傅天仇这一提醒,李南不禁起了兴趣。

“此事可行,你看这样可好……”

傅天仇最近也调查研究了一番,想要为李南这个女婿皇帝查缺补漏,这才找到了报纸一途,也精心设计了很久,才写出这本奏折。

此事听到李南随口说出关于报纸的职能,以及报社的建立和辐射向全国的种种办法,傅天仇顿时傻眼,他万万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刚听到个想法建议,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之完善到这种地步,真可谓是天纵之才。

在傅天仇敬佩有加的目光中,李南大略讲述了一番后世关于报纸和报社的所见所知,临了还加了一句:“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办了,你直接组建个文化部。关于报纸的事情朕也就随口说说,至于行不行到时候你看着办。”

先前因为傅天仇并无官职,所以李南称呼他为傅先生,傅天仇也自称老夫,如今皇帝委任了官职,那身份就不同了。

傅天仇当即跪地谢恩:“蒙陛下信任,臣必定鞠躬尽瘁,将此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