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是金国还是西夏,他们这种游牧民族攻占宋国从长远看来根本没有好处,比如现在的金国内部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女真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早在建国前一百多年就已形成,自从夺得了辽国的广阔疆土之后,变得强大的金国也随之多了许多的烦恼,再想延续以前的生活方式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金太祖完颜阿古打死后,阿骨打派系的四大天王:完颜宗干,完颜宗辅,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联合起来,要求金太宗完颜晟立十三岁岁的太祖长孙完颜亶作为皇位的继任者。
而原本还不明显的汉化改制之争,随之也开始在金国上层中蔓延开来。
原本任得敬对于帝国提出要用战马交易其他物资的条件,还有所顾虑,但当蔡攸将帝国出产的火枪放到货物列表上,他当即坐不住了。
火器本是宋国最先研制出来的,但却是帝国改进后让其举世闻名。
依靠着火枪大规模列装,组建未久的帝国军南征北战,这才建立了如今疆域辽阔的国家。
西夏早就垂涎帝国的火枪,以前也数次派遣使臣求取,希望能用西夏战马交换,但都被拒绝。所以听到现在帝国放开了限制,任得敬根本就不需要回国跟国主李乾顺商量,就直接敲定了此事。
虽然任得敬知道帝国用来交易的火枪,肯定不是最新的型号,但这就足够了,毕竟当世拥有火枪的国家只有帝国和宋国,而宋国仿造的火枪威力和射程甚至还不如帝国的老式火枪。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无非就是双方协商战马和火枪的具体交换价格和数量等等。
在西夏想要跟帝国联合分取宋国两路州府之事,蔡攸和露迪娅并未承诺,也没有在这次的交易上附加什么条款限制,因为不管西夏去攻取吐番诸部还是宋国西北边境,对于现在的帝国都没有什么影响。
心中对宋境百姓怀有愧疚之心的李南,如今也正在研究该如何解救那些被宋国朝廷官府所遗忘,任由金兵荼毒的汉人百姓们。
对于碉堡蚕食战术,李南还真知道,但他却不是从宋夏战争中了解的,而是来自于后世的各国战争。
碉堡战术,古今中外,皆而有之。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会使用碉堡,而城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碉堡的扩大化。
碉堡在军事上属防御性设施,一般是在己方作战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才使用,但特定条件下在进攻时也能够使用。
在华夏大地上,建造碉堡最多,规模最大的时期,应该是那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和岛国侵略时期了。
众人谈及西夏历年来跟宋国的战争,李南不由联想到现在宋境内的战局。
华夏历史上的无数战争,简单的划分,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发生的争斗,如今帝国和金国的战斗,其实也是这种类型。
历史上许多战例都证明了游牧民族野战军事上的优越性,关于游牧民族的优缺点就不必说了,最重要的是农耕民族发展了数千年,也没有找到太好的办法来对付游牧民族。
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就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中的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最后变成一座总长超过21万千米的万里长城。
就是这样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建出来的雄伟长城,最终也无法抵御游牧民族的攻击,李南的中华帝国虽然现在发展的不错,暂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付金人。
思想飞跃过千百年之间,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实,听完了几位大臣的谏言,李南也明白了他们各自的想法。
蔡攸的谋划虽然没有表达完整,但大概意思就是帝国同意跟其互市,用西夏急需的各种物资甚至是武器来交换帝国最需要的战马,鼓励西夏向西方的吐番诸部侵略。
至于以后,等到帝国跟金宋的战争结束,自然可以灭掉西夏,顺带将吐番诸部所在的青海一带纳于帝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