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战局僵议联盟事

北宋的无限旅程 翼孤行 2306 字 10个月前

自从全族被擒到帝国之后,蔡攸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也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在帝国境内,蔡攸往日的财富权势全部化为虚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甚至还不如那些普通的帝国百姓。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这句话知道的人非常多,但是能够迅速转变自己的思想来真心这么做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而蔡攸就是能去做这件事的人。

蔡攸不但献计献策帮助帝国策动了徽宗赵佶,而且他平日里也不断的研究帝国的官制、各个部门,还有帝国四周的形势,可以说他要是在宋国的时候就这么卖力,或许早就成为一代名臣了。

来到殿中悬挂的那副帝国疆域图前,蔡攸指着西夏高声说道:“西夏国虽小,但国主李乾顺的心却很大。”

熟悉宋国和西夏数次战争的蔡攸,继续说道:“李乾顺乃至整个西夏,自从建国之后便想要夺取周边国家的土地,却屡屡被吐番和宋国击败。此后西夏先投辽国,后拜金国,所为的其实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疆土。”

“如今西夏南方接壤的是宋国的永兴军路、秦风路和河北路;东面和北面原是辽境,现在成为了金国之地;西方是吐番诸部和西州回鹘。其中金国不必提,西夏根本不敢得罪,而西方的吐番诸部也不好惹,因此西夏若想开疆扩土,就只能瞄准现在虚弱到极点的宋国。”

听到蔡攸对于西夏现状的介绍,李南颔首道:“关于西夏的局势朕也有所了解,李乾顺的野心也确实不小,帝国以后必定会跟西夏一战,所以朕才不想跟其结下这个盟约。”

李南虽然面上不喜不怒,但言语中却透漏出些微的不耐烦之意。

蔡攸这种长期跟在徽宗身边的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注意到李南的态度,他知道不能继续卖关子了,因此赶紧说道:“李乾顺想要开疆扩土,而西夏的西面却有大片的土地,所以帝国只要从这方便下手即可。”

“哦?”李南稍稍坐直了一些,颇感兴趣的说道:“你详细说说。”

此次金国和宋国谋划良久的军事动作,在帝国皇帝李南率领御林军团参战后,就已经彻底的失败了,所以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不等李南大军追击,便立刻北归了。

此次战役,金宋联军在黄州附近共计损失了将近六万人,帝国军损失一万人左右,其中半数都是在麻城拼死抵抗的朱仝部。

除此之外,在寿州、光州、泸州负责牵制帝国其他三个军团的金宋联军,也在帝国的火枪攻击下折损了万余人。

真正发展到这个地步,两国的统帅都对敌我双方的作战实力有了很深的认识。

帝国兵可以说是攻守平衡。只要弹药充足,人数足够,那任意一支帝国军都可以形成连续射击的火力网,凭此可以跟任何敌人,在任何地形对攻。

金国分轻重两种骑兵,他们骑射无双,机动性极强,善于冲锋陷阵,在适合骑兵驰骋的宋境北方平原上,他们就是一股可以来去自如的狼群。

帝国军的弱项在于补给、速度和士兵人数,而金国军队则几乎没有缺点,如果离开了城墙和壕沟等防护设施的保护,数量不足的帝国军就会被金国铁骑快速的吃掉。

至于作为主要参战国的宋军,哪一方面也不出色,军队中还出现了两种声音,逐渐沦落为三国之中被所有人忽视的力量。

缺少马匹,也没有现代化机动车辆的帝国军,对于这种现状暂时没有办法改变,而金国也奈何不得守御无敌的帝国军,所以金、宋、中三国,便在淮南的大地上僵持起来。

一国之君不能久在阵前,所以当战局稳定下来之后,李南也返回了帝都长沙。

自从登基为帝后,李南发现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少,烦恼却增长了数倍,这似乎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样,还没有当初做都头的时候放松。

如今后悔也晚了,李南已经回不到从前了,国家之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却退不起,毕竟需要保护负责的人太多了。

回到帝都之后,李南马上召集了群臣,主要商议两件目前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