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依旧不理政事,痴迷园林、书画和美人,李南的老熟人蔡京还是狠命捞钱,这个朝堂上的常青树再次失势后,很快又被缺钱花的宋徽宗启用,而上行下效,宋境各地的天灾人祸,将大量的饥民逼反,随后按照惯例招安后充入厢军中。
后世之人较为熟知的北宋两大农民起义是宋江和方腊,故而有个错觉,就是两宋时期百姓生活富足安定,其实不然。
虽然宋代的gdp很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可宋代军事越来越弱化,在屡受外辱的同时,宋朝越到后期农民的赋税就越重,而有钱的越有钱,两极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
宋代的“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使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但却造成宋代的国力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权限过小、军队战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极后果。
北宋的外敌主要有辽国、西夏和金国。尽管宋室耗费大量银、绢向它们缴纳岁币,始终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状态,最后亡于外敌之手。宋王朝对外一味妥协,对内吏治败坏,冗官冗吏充斥结果,终于导致了农民起义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强似一伙。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次数之多是空前绝后的。有记载的: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平均一年就有4次。
前几日照例收到了东京城快马送来的密信,朝堂上发生的一段趣事引起了李南的注意。
密信中写道:“童贯请使辽以觇之,乃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充贺生辰使,而贯副之。或言:“以宦官为上介,国无人乎?”帝曰:“辽人闻贯破羌,故欲见之;因使觇其国,策之善者也。”遂行。”
这件事看起来很平常,只是出使辽国的人选问题引发了争议而已,但是看过宋史的李南,却知道这是一件决定宋朝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童贯这个依靠花石纲起家,做太监做到长胡子这么有突破性的人,去辽国出使不要紧,关键是他在辽国结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马植。
燕人马植,本是辽国韩、刘、马、赵四大族之一,官至光禄卿,但因此人在家中行之举,故而被辽人所不齿。
童贯自从西夏归来后,被封为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一个武将到了这个地位,再想升官提品就难上加难了,但是这位太监虽然胯下没种,心中却有巨大野心,他想要一个王位。
对燕云十六州那片土地,宋王朝历代皇帝都魂牵梦萦,宋神宗就曾说过“取燕云十六州者封王”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