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的识字过程,他就已经领教了苏木的手段,如果苏木设定的目标他没有完成,无论如何耍赖都没用,肯定是要罚一顿。
苏木从来都不打不骂,却总能抓住苏娃最在意的东西,让他比被打一顿、被骂两句更加印象深刻。
苏娃想着,如果今天他真的偷跑了,苏木一定能说到做到,不让他吃饭——尽管在此之前苏木从未苛待过他。
实际上,苏娃这次却是想岔了,苏木叫他一起做饭团,初衷是姐弟三个一起动手,就像玩儿似的,高兴高兴。
不过,看着苏娃不情不愿却又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小模样,苏木腹黑地没有解释。
好在,开头虽然不甚情愿,投入进来之后,苏娃很快找到了其中的乐趣。
比如,剁腊肉。
不知道梅姨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法,腊肉是煮熟之后风干的,竟然没有那么硬,剁起来的时候并不费劲。
苏木也不清楚这样的算不算的腊肉,反正苏丫是这样向她介绍的。
苏娃看起来小小的,需要站在矮凳上才能够到高高的案板,不过,他的力气是真不小,并且,还是个争强好胜的脾气。
眼瞅着苏木和苏丫的饭团和花生碎就要弄好了,小家伙一下子就急了。
不知道他怎么悟出来的,伸手扯过另一把刀,一手拿着一个,卖力地剁了起来——似乎并不感觉累似的。
苏木假装急吼吼地包饭团,实际却在时刻关注着苏娃那边的情况,生怕他一不小心伤到自己。
不过,尽管担心,他却没有阻止,难得这么小的孩子愿意为了胜利付出辛苦,并懂得想办法。苏木觉得应该鼓励。
就这样,姐弟三个像是比赛似的,又笑又嚷,没一会儿的工夫,圆圆白白的腊肉饭团便摆满了案板。
还没到吃饭的工夫,姐弟几个便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
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她们的心情却十分愉快。
苏木原本以为清明节就是种瓜点豆踏踏青,只需当天准备些好的吃食,去父亲、母亲及外公的坟上多烧些纸钱,好好和他们说说话,也算替小苏木尽了一份孝道。
没想到,桂花大娘特意走过来,嘱咐道:“今年你爹是头一年,扫墓的事可马虎不得。不仅要清理好坟头三尺以内的杂早,门砖也得换新的,这事儿要让苏娃干,他是男丁。
“另外,给你爹娘的吃食也要准备起来了,别管有钱没钱,每年的这一顿都不能寒碜了,可别叫你爹娘吃不好,在那边都叫人笑话。
“对了,何郎中爱喝你贵叔酿的杏花酒,到时候我让银子给你送两壶过来,你一并带上。”
苏木认真地听着,一一记下。
听到这里的时候,适时开口说道:“叫大娘费心了,以后我常去看他们,用不着那么多,一壶就行。”
她听苏丫念叨过,桂花大娘家的杏花酒卖得最好,许多外地的客人都过来买。她若给钱,桂花大娘指定不要,因此便觉得能省一瓶就省一瓶。
桂花大娘看穿了她的心思,笑着说:“一年就这么一回,省不得。多拿一壶,你外公欢喜,也能叫你爹娘尝尝。我不知道苏秀才好不好酒,不过,我这些日子在酒庐里待着,倒是看到不少读书人过来买,说是讲究什么‘风雅’,苏秀才与他们相比模样也好,谈吐也好,想来要更‘风雅’才行!”
苏木被桂花大娘的话逗得笑了起来。
桂花大娘咧了咧嘴,露出泛黄的牙齿,“你大娘我大字不识一个,若是说岔了,你可别笑话!”
苏木笑意不减,脆生生地应道:“大娘说得好着呢,明明是一样的话,从大娘嘴里说出来却比那些读书人说得有趣许多。”
苏木这话并没有刻意解释,却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赞赏,化解了小小的误会。
桂花大娘开心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