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城里的人,想吃肉相当困难,一家子的肉票一个月加在一起可能还不到一斤,这还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城市的供肉情况不稳定,副食品店不是每天都能有肉,难得店里进了肉,还要半夜三点去排队,手慢了就买不到。
这大概是中国近代几百年来,除战争、饥荒之外,吃肉最困难的时候,因为现在限制养殖,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可以养猪、鸡、羊,没有限制只要自家可以照应的过来,现在则只允许大队养几只任务猪、羊、牛,一般人不可以自己养殖。
跃进大队限制每户每人可养一只鸡,不过根据刘乐乐所记得的历史,这个数目在文革时期还会被削减。
总之,吃肉这件事,在这个时代非常不容易。
卖了两个小时,终于来了一个背着竹篓的削瘦男子过来询问。
“这肉怎么卖?”削瘦男子询问。
“大概三十斤肉,要换粗粮,一斤肉换四斤粮。”今天的狍子肉比较大只,并不好出手,一
斤肉不可能换到五斤粗粮了,李伟忠在内心惋惜。
“你这肉有那么多骨头,虽然是三十几斤,但是去掉骨头和内脏,绝对没那么重,我这里有一百斤粗粮,我可以再补上十块钱。”削瘦男子有备而来,看来刚刚应该有人来探过路。
在副食品店,一斤肉只要八毛钱,但是在黑市则是一斤一块五毛到两块不等。
李伟忠算了一下这个价钱,虽然不到理想价位,但是还可以接受,不如
“你有工业券吗?再加一些票券就可以成交。”
“我这里有两张。”削瘦男子试探。
“好。”李伟忠接受了这个价位,现在已经两点钟,再不回去就来不及了。
男子验过货物之后,两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刘乐乐把对方的粗粮,倒进自己的小竹篓里,剩下的再让舅舅背著。
这个时代的人十分厉害,一般人动不动就能背起百斤的重物,削瘦男子一个人就扛着百斤的粮来交易。
经过刘乐乐的分担后,李伟忠背上只剩七十斤,两人飞快地往村子赶路,今天卖的比较久,不知赶不赶的上吃到饱餐厅?
虽然回去的时候背的比较重,可是两人却比来时的速度快上不少,毕竟,吃到饱餐厅对这个时代的人说,是最重要的追求。
回去的时间虽然晚了,两人把东西在李家卸下后,赶到食堂,虽然去的晚了,可是李伟忠还是喝到两碗玉米粥,虽然不比平常能喝到三、四碗,但是没有错过用餐时间,已经非常幸运。
日子慢慢的过去,几人努力地储存食物
这天李伟忠和刘乐乐卖完东西,时间才十二点,还有一点时间,李伟忠带着刘乐乐到供销社,家里准备腌制大量食材,需要很多盐,还好这里买盐不需要票,不然他们的计画将会受到影响。
进了供销社,一个个柜台后面各有专人负责,有的职工清闲地坐着打毛衣,有的柜台则排了两三个人。
不管柜台前有没有顾客,供销社职工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工作人员非常没耐心,有时候甚至态度相当恶劣。
通常只要在柜台前面考虑超过一分钟,就可听到:“要买赶紧买,不买就走,别挡着后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