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出南林

长生千年 童梦同 1333 字 9个月前

范蠡放下了刻刀,“我本是楚国人,出身贫贱,但我好学,年少时,也曾被人赞叹博学多才。那时,我认识了文种,我们相见恨晚,相交甚深。但是,楚国,……我和文种都觉得楚国是个没有希望的国家,于是,我们就一起投奔了越王。可惜……”

“文种死了,你那时候很难过吧。我记得你喝了一天的酒。我想劝你,被西施拦下了,她说还是不要打扰你,让你独自哀悼吧。”

“文种精通入世之学,却不懂得出世之道,所以深陷世俗之中,到死都不能悟道。”范蠡轻轻摇头。

“那么,少伯悟道了吗?”

“正在觉悟之中。”

“‘道’究竟是什么?老子的道学,人们总说是玄而又玄,非常精妙的道理。可我始终没明白,什么是道?”范蠡修习道学,我也把他借我的《道德经》看过几遍,但是始终都不明白。

老子已骑着他的青牛,出了函谷关,留下精妙之言,难倒天下无数才子。

范蠡说过,后世的人要感谢函谷关的那个小吏,若不是他借着手中一点守关的权利,软硬兼施,求着老子留下五千言,则人间无此绝学。

“‘道’是什么?阿姊,我无法说清楚。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我说清楚了,那一定不是‘道’了。我只能说,道是需要去悟的,阿姊总有一天会悟出自己的道。”

“哦。”

活了这么久,不得不说,老子的《道德经》是我知道的最玄妙的学问,每个字我都认识,可是合起来,就不明白了。枉我活了这么多年,根本不明白道是什么,《道德经》那么多遍都白看了。不过也有个缘故,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不急,慢慢去领悟。

不过,每次看到范蠡做学问,我都有种,自己的年纪活到了狗身上的感觉。他才活了几十年,却活得这么明白,就懂得这么多道理,就能著书立说。无论治国、经商还是道学,他都成就斐然。而我呢,除了剑术,其他事情上,都并不出色。

当年,那个人叫我“呆女”,是有道理的。

有些人就是天才,他们似乎天生就懂得道理,就知道怎么样读书做学问。而我这种笨人,就是再活多少年,也立不起学说,成不了大家。

这些年来,我看见很多人的人生,有人活了老大年纪,也是一辈子糊涂人,到老都不明事理。而有的人出生就不凡,小小年纪就显出睿智,被大师收为弟子,还有的十几岁就成为贵人们争相招揽的门客。

有些人多少年苟延残喘,一生都勉强活着,费劲力气,也只是勉强有口饭吃而已。有些人却能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改换门庭,由贫贱至显达。

悟性和聪敏,似乎跟活多少年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