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拿着册子走到孙麟跟前,孙麟伸手想接册子,可小吏却根本没有给孙渔看的意思,反而呵斥道:“这是人家传家宝贝,你个小子休要弄坏了!这都是县尊验过的,自不会有假!”说完他才又把册子伸到孙麟面前指着翻开的一页说:“就是这里了。你看记得清清楚楚,所写与堂上两个葫芦一模一样。”
孙麟迅速把翻开的两页扫了一眼,看到书页泛黄,还有似乎受潮和虫咬的痕迹,让人一看就是上了年头的旧书。只是这书上有一股很奇怪的味道,似乎是用什么东西熏过。孙麟对造假古董没有研究,便果断从内容上找疑点。
孙麟对知县大声说:“县尊,小子有一事不明。”
知县说:“说!”
孙麟问:“不知这些笔记是何时所写?”
知县转向张安:“你来答。”
张安嘴角挂着嘲讽的笑容上前一步说:“此乃先祖于太宗时候写成。你没看见笔记中记录了年号和太宗皇帝颁布诏令之事吗?”
孙麟便问:“请县尊明鉴:若是那时写成,岂能料得几十年后的葫芦模样分毫不差?”
张安立刻说:“要不说先祖遇到的是仙人呢,自然料事如神。”
孙麟冲张安一笑,再一次提高了声音:“那就是说这笔记真的是太宗时写成的了。只是先祖也是神仙呀。在太宗皇帝健在之时就知道了太宗皇帝的庙号并且记录下来,实在是神乎其神!”
这下堂上官吏们都变了脸色。老百姓可以不注意庙号这事,但是事关礼仪官吏们不能不知道只有一个皇帝死后才会上庙号。蔡知县也隐约想起笔记里确实用了太宗皇帝的庙号。
既然笔记中有太宗庙号,那么这笔记就必然不是太宗年间写成的。这么明显的一个漏洞他本应该很容易觉察的,只是他接到状纸时震惊于这件案子的奇特,又因为张家二郎是在审官院做官的正好结个善缘便立即出了牌票,只粗粗看了一眼张家的笔记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想起门外这么多人看着审案,若是弄不好今天就要丢人,他看向张安的眼神很是不善。
张安在孙渔发问之初脑子还没有转过弯儿来,见众人都变了脸色才明白出了岔子。他看到外面的人们听到孙渔找出了这么明显的破绽都对自己指指点点起来,心里暗自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