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看了蔡畅一眼后,见他面上难得浮现出慌张之色,淡淡道:“本爵在路上被百姓所拦鸣冤,便过来看看。”
一边说,一边继续往内走。
一行人刚路过蔡畅,那百姓装束的老人看到了堂上躺着生死不知的石呆子,哀嚎一声扑了上去,悲伤叫道:“小石头!小石头啊!你怎这般傻,那权贵要你的扇子,你给他们便是,何苦连命也丢了去?”
“胡说八道!”
赵伟冠厉声道:“这石强是因为拖欠官银,藐视本官,咆哮公堂,才受了杖责,什么扇子不扇子?”
见客座小几边一中年男子正在收拾一漆盒,贾琮看了展鹏一眼,展鹏立刻上前,冲那中年男子道:“交出来。”
那中年男子沉默的看了展鹏一眼后,并未理会。
展鹏什么胆大包天之主儿,见此哈哈狂笑一声,双手一悬,两把尺许长的弯刀瞬间化成两团刀光,脚下一个滑步向前,冲向了中年男子。
见此,蔡畅大声喝道:“贾琮,你想干甚?”
贾琮冷冷的瞥了蔡畅一眼,没有理会。
见那中年男子亦非善类,只凭手中一把短匕,竟能连连挡下展鹏的攻击。
不过,拳脚功夫终究是老怕少壮,展鹏愈打愈凶狠,完全是不要命的拼法。
而那中年男子还要一手护着漆盒,一边还要分心蔡畅的安危,没多会儿便愈发落入了下风。
直到展鹏以伤换伤,用下肋处的一处刀伤,换来两团刀光一处落在那中年男子的脖颈上,一处落在他的胸口处。
终结。
“好!好!今日之事,我记住了。贾琮,后会有期!”
见其身边家将倒地而亡,展鹏将漆盒取来给贾琮,贾琮拿出一把折扇看起来后,蔡畅面色难看之极,咬牙切齿的放下一句话后,转身就想走。
可是哪里还能走的掉,郭郧带人拦在跟前,目光木然。
到这一刻,蔡畅哪里还看不出来,他咬牙切齿的看着贾琮,道:“贾清臣,你好卑鄙!你设计害我?!就凭一个狗屁庶民,你以为就能搬倒我成国公府?!做梦!”又对赵伟冠道:“赵大人,你是县衙主官!”
赵伟冠苍白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血色,不过他倒不是为蔡畅担忧,在他看来,蔡畅毕竟是国公府世子,不至于为这点小事吃多大的苦,可让眼前这位杀神盯上,他多半死无葬身之地。
唯一的救命稻草,就只能指望成国公府相救。
因而鼓起勇气上前,赔笑道:“冠军侯,这里……这里毕竟是本官衙堂。您看……”
贾琮看也未看他一眼,淡淡道:“带下去,好生拷问。”
此言一出,赵伟冠面色剧变,正想辩解,可早有两名锦衣校尉上前,一把拽住他的领口,又一手卸掉他的下巴,没有让他再烦扰贾琮,拖了下去。
贾琮将折扇放回漆盒中,看向前方,轻声问道:“石呆子,还活着吧?”
……
ps:感谢塞外沙尘大盟的万赏。
万年县衙。
京兆顺天府下辖长安、万年二县,署理整个神京城。
天下知府皆从四品,唯独顺天府尹为三品。
同样,长安、万年二县县令亦是高配。
不过就算长安、万年县令高配正五品,然而官场上却有一句俗话,叫“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其实很好理解,头顶上有那么多恶婆婆,哪个也得罪不起,哪个的命令都得听,岂能不憋闷?
长安、万年二县的县令通常都做不久,要么上面嫌弃唯唯诺诺,是位庸官。
要么,得罪的人太多,让人寻由子赶了下去。
当庸官尚且能活命,若是想当强项令,名声能不能赚到不好说,性命堪忧倒是真的。
所以,长安、万年二县,多为庸官。
这一届万年县令赵伟冠,便是如此。
“小国公,您瞧瞧,可是您想要的扇子?”
衙堂上,赵伟冠面带讨好的笑容,站在客座旁,躬身捧着一只楠木漆盒,打开后,漆盒内摆放着满满当当的一二十把折扇,看起来精美非常。
客座上,一十八九上下的年轻人,锦衣华服,面色阴柔,看着漆盒内的扇子,打开一把瞧了瞧,“嘿”的一笑,道:“果真是前朝大家吴光伦的制品,好!这是徽宗的鹰儿,这是赵子昂的马,呵呵,好!宫里太后娘娘别的不喜欢,独好收藏扇子。可前朝制扇大家的绝活儿大都断了根儿,如今的扇子哪里能和前朝比?没想到啊,这穷酸小子家倒藏了这么些,想来祖上也曾阔过。我倒要看看,清公子这回能不能比得过我的礼,哼哼哼!”
赵伟冠忙赔笑道:“可不是嘛!这石呆子祖上是前朝的大官,不过家道早就败了,只留下这一盒扇子。也是他穷酸命,小国公哪里会占他便宜?白给银子都不要,非得找罪吃!”
这年轻人闻言,咂摸了下嘴,倒是来了些兴趣,笑道:“你将他带来,我问问他,这会儿可改主意了不曾。嘿,好些年没见过这么有骨气的人了。”
赵伟冠忙道:“小国公,那呆子受了刑,身上脏着呢,要不还是不见了吧?”
年轻人哼了声,道:“脏怕什么?让你去你就去。”
赵伟冠不敢多言,忙让属官去提人,打发人去后,赵伟冠问道:“小国公,若是这石呆子想要银子了,莫非您还给他?”
年轻人笑道:“给他?当然给他,给他二两棺材银子!老赵,这事办的不错。”
赵伟冠忙赔笑道:“哟,小国公说笑,不过是本分事,当不得小公爷称赞。下官这差事,原就是国公府上赏的脸,下官是国公府的门生,这点小事岂有不用心之理?”
年轻人先是满意的点点头,又“欸”了声,道:“这话再莫提起,尤其是不要在外面说。为国举贤才本是我家本分,可万一让一些心理藏奸的人知道了,反而要做些坏事。”
赵伟冠忙道:“小国公果然智谋深远,不愧人称小诸葛!上回听人说,宋国公府的刘小公爷是出了名儿的智计无双,如今看来,比起小公爷您来,还差远了。”
这年轻人,正是成国公世子蔡畅。
赵伟冠原不过一三甲进士,是走了蔡家的门路,才得了这个差事。
蔡畅正在为太后千秋准备寿礼,因太后不喜金银,少收外礼,贞元勋臣一干衙内们因和叶清交好,才得知太后独好扇子。
但为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寻常并不受礼。
唯有一年一度的千秋圣诞时,才会破例。
这一日,便是诸家攀比寿礼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