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
崇康帝面上看不出信与不信,随口问道。
李道林等人都凝视着贾琮。
前线送回的那份伤病营事条例他们都看过,也寻了医术高明的名医看过,都言虽然浅显,但确实有效用。
唯独开膛破肚之事,匪夷所思。
贾琮眼中有些后怕道:“臣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幸好当时救活了李校尉,若是当时没救过来,他手下那些骄兵悍将,非杀了臣给他陪葬不可。适时那些人,实在有些疯魔了……”
见他如此,崇康帝哼哼一笑,眼神深邃的看着贾琮,道:“你确实胆大包天,当日若果真失了手,后果之严重,怕是你们两个都承受不起的。”
此言一出,连李道林都变了脸色。
若当时贾琮仗义出手相救未果,反被李家家将亲兵所杀,那……
整个大乾勋贵功臣,都会乱成一团。
开国功臣一脉必然会借此掀起轩然大波,适时整个开国公府都要为之受累。
至少,李道林这个军机大臣,必然再难当下去。
国公之位会不会被除,亦是两说之间。
那时崇康帝拉东家打西家,再拉西家打东家,主动权尽归其手……
何其险也!
念及此,李道林第一次看了眼李虎,只见李虎一张脸惨白,冷汗直流。
显然,并不愚蠢的李虎,也想到了这种可怕的后果……
心中冷哼一声后,李道林收回目光,决议回去后,教教这个混账儿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
至于贾琮相救之恩……
李道林虎目微微一眯,遗忘比铭记报恩,对贾琮更有好处。
御椅上那位的心思,他又怎会不明白?
开国公府若果真交好贾琮,怕反而对贾琮不利。
就听崇康帝又问道:“幼时洋人又是怎么回事?”
贾琮闻言,丝毫不见慌乱,答道:“臣初入族学时,因出身鄙贱,所以少有顽伴。后在上学途中,遇到一名唤保罗之洋人,他与臣说话,因其官话怪异,臣觉有趣,便渐渐相熟。保罗教了臣画技和一些西洋医理……”
听贾琮直呼保罗之名,宁则臣等人都微微皱起眉头。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岂能不避师长名讳?
“那后来呢?”
崇康帝面色不变,淡淡问道。
贾琮答道:“后来,保罗要求臣入他的上帝教,信奉其上帝。本也没什么,世人可信佛信道,臣当时不懂太多,以为信个上帝也没大碍。可是入教后,保罗教臣读圣经,要求臣只信上帝,不可再跪拜父母,年节乃至清明时都不许祭拜祖宗,甚至,只认上帝,不许祭拜孔圣。彼时,臣虽年幼,亦知此必为邪教也!自此再不敢见此人,后来,便不知其人下落了。”
听闻此言,宁则臣等人恍然,若是邪教,贾琮直呼其名便不为忤逆,反而算是改邪归正了……
唯有崇康帝依旧神色不变,心中却十分满意,因为据锦衣亲军和中车府打探,的确探闻出都中曾有这个名叫保罗的洋人。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在居德坊附近百姓口中流传的保罗,其实起源于西城一些菜贩之口。
三人成虎罢了……
……
按制,边军或是外省官员入京陛见,当先递请奏折,待恩准后,由礼部派官员教习礼仪。
学日娴熟后,提前三日内沐浴更衣焚香罢,才能入宫觐见。
非如此,如何壮皇威?
如今日这般,却是极少见……
更让贾琮心惊的是,他们才刚到驿站没一盏茶的功夫,距离神京城尚有十五里,宫中竟提前得知了他们的到来。
这等消息之灵敏迅捷,着实骇人!
不敢生轻慢之心。
一路无言,贾琮、李虎、崔铮、赵立兴四人随宫中黄门疾驰往皇城。
于大庆殿沐浴更衣后,又等候了大半个时辰,方被宫人引入煌煌大明宫,上书房。
“臣贾琮(李虎、崔铮、赵立兴),叩见吾皇万岁!”
四人入上书房后,被宫人引至叩礼处,行跪拜大礼。
此时,上书房内除却崇康帝外,还有内阁四位阁臣,及军机阁四位军机。
国朝重臣,悉数在此。
气氛凝重。
两股对立之势,十分明显。
崇康帝叫起后,见李虎、贾琮面色肃然恭敬,而崔铮、赵立兴二人却战战兢兢,神情隐隐激荡,不由暗自颔首。
前两人为勋贵出身,王公皇亲见过不知凡几,敬畏自然不如后二人。
崇康帝虽然更愿重用后二人,可是只一场千余人战争之功,还不足以撑起这二人的前程。
军中无人照拂,寸步难行。
日后,也未必有甚大仗等着他们去立战功。
这种情形,纵是帝王之尊,也徒之奈何……
崇康帝简略的说了几句嘉奖之言后,便直接进入正题:“瑷珲将军蒋克宁上奏,厄罗斯人乞和,请求两国以谈判划分边界。雅克萨距长安太远,无人知前线究竟如何,内阁、军机意见不合。汝四人才从瑷珲归来,说说看,厄罗斯人到底什么情况?罗刹鬼军力如何?详实道来,以供内阁、军机参知。”
四人相互看了眼后,自然由地位最高的李虎先言,他先看了眼面无表情的李道林,而后躬身道:“启禀陛下,罗刹鬼,皆虎狼之徒,狼子野心,只可战,不可信也!”
崇康帝看起来很喜欢李虎,竟难得展颜笑道:“罗刹鬼如此残诈,那你怎么敢身先士卒第一个攻城?”
上书房内除却李道林外,诸位重臣都笑了起来,连宁则臣都不例外。
李虎闻言,登时窘然,又悄悄看了眼理也不理他一眼的李道林,心里惴惴然,面上却丝毫不露怯,大声道:“臣为大乾勇士,世受皇恩,焉能畏惧罗刹小鬼?”
“哈哈哈!”
除却李道林外,三个军机大臣纷纷大笑。
崇康帝也连连颔首,龙颜大悦,嘉奖道:“果然虎父无犬子,开国公有此后勇,可保百年门楣。李虎勇冠三军,晋封骠骑校尉!”
此言一出,李道林父子连忙躬身拜下,以谢皇恩。
骠骑校尉虽非将军,却比寻常杂号将军贵重百倍。
这是千年前汉武帝册封霍去病之荣耀。
素以霍骠骑为榜样的李虎自然大喜过望,其余人目光却是都有些微妙起来。
有羡者,也有目光闪烁者。
霍骠骑,可是未能活过弱冠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