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自告奋勇来港口迎接南王,他其实是想着能够有机会叩求南王不要过于威逼陛下,他想告诉南王,陛下已经萌生退意,只要能够让陛下一大家子体面的过日子,陛下放弃帝位水到渠成。
黄家湾岛的港口人山人海,军民们喜笑颜开,当“华夏王爵”号热动力战列舰徐徐靠港之时,码头上欢呼雷动。
“南王万胜,战神万胜!”的口号声不绝于耳。
紧接着等候多时的军乐队奏乐,宣传队高歌一曲“伟哉大明”,在“大明、大明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的雄浑歌声中,黄胜踏上红地毯铺就的码头。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来迎接的大明文官武将齐刷刷跪倒山呼:“臣恭迎万岁!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当然是吴镶、梁廷栋等等大臣牵头,目的就是造成事实,逼南王黄袍加身。
为什么大明群臣的动作如此统一,他们难道已经统一了思想认识?那些清流铮臣难道都妥协了?
哪有如此容易。以倪元璐、范景文为首的几十位依旧忠于崇祯的大臣又臭又硬,恐怕要他们转变思想有可能真的要等到海枯石烂。
在今天这样的好氛围下,来几十个人高喊反对口号,然后一个个出现在黄胜面前要死要活,肯定会大煞风景。
如何解决这样的麻烦?一杀了之很明显不可取,有违黄胜树立的海纳百川能容天下人的光辉形象。
任何时候官员都是相通的,领导来了让他看到应该看到的,那些晦暗的东西让他们在这敏感时间段消失又有何妨?
于是乎,每当一个镇子上来了领导考察,大街上的乞丐、流着口水的傻子、上访专业户等等,统统被礼貌地请到电影院看电影。
至于电影何时结束?答曰:领导走了就散场。
准备量产的蒸汽机火车头一年前确定了机型,现在已经在试验场累计跑了超过一万里。
经过实践证明,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二十年长足发展,钢铁质量突飞猛进,轨道钢的质量虽然还差强人意,但是完全可以满足蒸汽机动力的火车头拉动几十节载重不超过二十五吨,时速不超过三十公里的铁路需要。
有了钢铁质量的提升,又有质量已经合格的混凝土,理论上建造长江大桥都具备可能性。
但是考虑到风险和造价,现在暂时不挑战这个世纪工程,火车过长江还是采取长江大桥出现前的办法,通过摆渡船来解决。
混凝土沉井技术已经被“南明”工程师掌握并且广泛使用在桥梁施工中,马上他们会接受挑战架起铁路桥梁跨越黄河。
黄河孕育了汉文明,汉人对它又爱又恨。在古代,黄河基本上三十年就会有一次改道,因此才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句民间谚语。
这句谚语可知道出了多少辛酸?黄河改道一次会导致多少汉人流离失所,多少良田变成荒滩?
在大明皇朝,大运河乃是国家命脉所在,承担着南北漕运的重任,而这个时代漕运船过黄河费时费力。
因为黄河水位高运河水位低,为缩小它们之间的水位差,不得已采取弯道法,故有“三湾顶一坝”之说。
因此靠近黄河的运河段与黄河之间就变成“之”字形弯道。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征集民夫开凿引河,以人力、畜力牵挽,漕船才能出闸通过黄河。
而修通了“南北直隶”铁路,原来需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时间才能够到达的漫漫长路,火车皮运输只需要两天足以,这还不要过多在意老天爷的脸色。
因为铁路运输除非遇上极端天气都可以畅通无阻,而水上漕运不确定性太多,上游涨水、河道冰冻、枯水期等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行程的例子多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