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不知兵在大明的兵将中才会出现,黄家每一个营伍的战斗力都会一目了然,因为每年都会有考核和排名,参谋部会时时刻刻掌握部队的实际战斗力。
考核、视察部队的就是参将、总兵官以上的高级将领,甚至有已经封爵的勋贵,他们不负责练兵,只检查各路游击将军的训练成果。
主将负责指挥大战,麾下调用营伍的战斗力约等于一个模子铸造,即便有些长短,区别也不会太大。
因为参谋部会同各位调研将军的考察意见,发现拖后腿严重的营伍会让主管的游击将军下岗,如果整个队伍都不行会被打散重新编组。
黄家后备战士太多,得到正兵待遇需要经过激烈竞争,这当然还是采取奖勤罚懒,能者居之的办法管理部队。
大明招募军人困难重重,南明却要把太多报名从军的热血青年拒之门外,要从踊跃报名的一级乡勇中优中选优,高下立判。
这不是吹嘘,一个国家的整体动员力要看什么人在管理。
国朝这许多年从来都没有为兵源而发愁,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已经深入人心,特别在八十年代之前,几乎每一个适龄青年都接受祖国的挑选,渴望参军。
黄胜管理国家其实一直采取先军思想,军人、军属的优待比国朝还要好,当兵还会有得到提拔最后封妻荫子的机会,当然更加遭受追捧。
黄胜准备给麾下功勋卓著的大将封爵,也是如同大明那样以公爵、侯爵、伯爵三等,但是有区别,三等爵位又分九级,世袭罔替一次降三级。
也就意味着二等公的儿子袭爵,他自己没有功勋,全靠祖荫就变成了二等伯爵,南明爵位还跟大明有区别,其他待遇都有,没有封地,相当于只有级别工资。
封妻荫子是封建王朝所有人的追求,黄胜不能让大家没有盼头,因此给待遇不给土地,还不能让勋贵子子孙孙吃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