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利害的水师保驾护航的前提下,靠陆军守卫海防线确实比较难。
黄家不怕,随着铸钢火炮不断出厂,布置在堡垒的火炮无论射程还是口径都大于普通战船,况且堡垒挨几炮无所谓,战船哪里吃得消?
第二天,郑一官麾下五十门六磅炮部署到位,谁知厦门城头的火炮率先开火,四颗六磅的大铁球一阵乱跳,郑一官损失了十几个手下。
城头炮火占了居高临下地利的光,郑一官拥有火炮多的优势,攻城战由炮战拉开了序幕。
这里是许心素苦心经营的老窝,他有银子,麾下也有三百铁甲家丁,四百火绳枪手,中左所有一个千户卫所军驻守,不满员才七百多人,外加上厦门港失守逃来了五百多水手和炮手,这里守军一共有两千左右。
按理说郑一官来了七千人,不应该打得下城池,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可不能单单计算人头,这是热兵器战争,要计算火力输出。
郑一官集中了五十门火炮专门攻击地势平缓的西门,很快就把许心素布置在西门城头的四门六磅铜芯铁炮干掉了。
接着就是单方面炮击厦门,随后郑一官的海盗们扛着云梯,举着盾牌在炮火的掩护下接近准备蚁附攻城。
厦门城在抵抗,火绳枪噼里啪啦打响,郑一官的火绳枪手也不示弱,纷纷举枪还击,双方打了一个上午互有伤亡,这已经是大量使用热兵器的攻防战,双方都打红了眼。
也是因为这里炮来炮往火绳枪噼里啪啦打个不停,远在十几里外厦门港的炮击被掩盖了,郑一官和麾下们没有发现黄雀在后。
郑一官的人已经两次冲上已经千疮百孔的西城墙,第一次是被许心素的铁甲家丁队硬生生劈头盖脸打了下去。
第二次是许心素亲自带着幸存的火绳枪手二百多人,采取三段击排枪齐射又把立足未稳的郑一官爪牙赶下城墙。
许心素眼睁睁看着伤亡巨大,发动了全城动员,连监狱里的囚犯都被带到城头,大家都来扔石头砸海盗。
厦门城里的老百姓纷纷帮着运石头,还好这里的建筑都是以石材为主,老百姓在拆离西门最近的房子,石头巨木源源不断送上城墙。
到了守城最艰苦的时候反而是最原始的武器最靠谱,随随便便上来一个老百姓,推下一块巨石都能够杀伤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