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青的要求比较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镜头,却整整拍了一天。最后总算是完成了任务。
影片的剪接要到香港才能完成。送走了摄制团队,长胜精工又恢复了日常的工作。
沈丹青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公司以后的发展,思虑良久也不得门而入。他其实早就想开始种田了,但是没有人才。国家现在还是采取毕业生包分配的制度,真正的人才,还呆在国营企事业单位。
想发明产品,因为自己没有基础,总是受制于人。欧美国家的封锁还很严格,自己用,偷偷搞点回来倒不难,想要大量出货显然不现实。不过有些关键节点的发明,还是要搞。比如蓝光led。
沈丹青知道自己公司的短板,或者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的短板:材料、电子、集成电路、软件、光学、化学、特种玻璃等等,实在太多。他只有一步一步来。
中国现在最缺什么?绝对是集成电路和软件人才。沈丹青从自家企业做的几件产品也看出来了。既然国内条件不允许,他打算自家培养。说真的,沈丹青在前世看过相关报导。电子科技人才和软件人才最能出成果的人群是高中生。而高中生中又以数学天才为最。因此他决定在全国高中学校内选拔数学天才,延请美国华侨此类方面的专家回国任教。(参考现成的例子美国华侨虞有澄)当然现在也没办正规学校的条件,国家不允许。他准备以企业内部陪训的名义开展
。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最放心。
老板一声令下,公司立刻高效行动起来。先在公司内部挑选,然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挑选。
在金钱的作用下,长胜精工终于成立了第一所职业陪训学校:华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学校暂时只教电子科技、集成电路和软件工程。这些是沈丹青现时最缺乏的。
硬件和软件必须同时进行。他心知,他必须走一条自立更新的路。
好事多磨,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一天下午,沈丹青正在办公室办公,突然办公桌上的内部电话突然响起,沈丹青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拿起电话:“喂,我是沈丹青”电话中传来了小丫头甜美的声音:“总经理,杜四海部长有事汇报。”语气很公式,这是他们俩口子商量好的,在公司里要采用正式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