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夫妻性子南辕北辙,相处起来却处处透着温馨,洛水时常跑他们家吃包子,就坐在店铺门口吃,包子好吃是一个方面,还有便是喜欢看那份市井生活的安宁和淡然。
那女人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心肠特别软,知道洛水是寺庙的小和尚,怜惜他的出身便对他特别好,每次总是会给洛水多下几个馄饨。
洛水投桃报李,时常以一个老餮的身份给他们提建议,比如在包子馅料里加上磨成粉的虾米,增鲜,馄饨出锅的时候撒上一点干虾米,让他们馅料不要那么单一,什么大肉的,油渣的,野菜的,干菜的,增加种类。
有些人好这一口便专门过来买,生意倒是一直都挺不错,再加上距离灵山寺比较近,捣乱都少。
而且附近的小乞丐小混混洛水也差不多都认识,他时常去接济那些人,自己师傅武力值又高,知道这家店是洛水罩着的,还帮着防止别人捣乱。
灵山寺附近的乞丐混混不少,日子虽然也比较艰难,却比别处更好过一些,最起码冬日有遮风挡雨的住处,还时常有口热粥喝,在灵山寺的接济下有病还给抓药。
想到这些乞丐混混,洛水眼睛一亮,戏也不排了,小手一挥,“走,咱们下山去。”他们不愿意演坏人,肯定有人愿意演。
本来说的好好的要排戏,突然要下山,小苗他们都是一愣,二蛋以为洛水是生气了,连忙上前,“小洛你别生气,我演,你叫我演啥都成。”
洛水一把推开他,“行了,多大点事儿,我是那么小气的人么?”说着再次号召一声,“下山有事儿。”
旁人是拗不过洛水的,一旦他决定了要做一件事情,他便总有法子去完成,小李知道他的性子,怕出事儿便只能陪着一起,最起码也看着点。
一行人跟着洛水和方丈打一声招呼便浩浩荡荡的下山了,洛水别的地方不去,下山之后便直奔乞丐混混的聚集地。
眼看着越走越偏,环境越来越差,房舍越来越破旧,小李便知道这是那里了,其实他小的时候还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后来爹娘去世他成了孤儿,差点饿死的时候被方丈捡了回去。
慈幼堂与这里相比简直就是天堂,小李当时年仅三岁,却也记得不少事情,在这里最常见的便是争抢和欺压,在外面他们是弱者,一直被别人欺负,回来之后乞丐之间也有强弱,那些强的便又欺负更为软弱的。
恃强凌弱,弱肉强食,这里把人性最为不堪的一面展示的淋漓尽致。
可怜么?可怜又可恨!
最近几年情况好了许多,灵山寺时常过来接济一二,慈幼堂也经常会过来帮忙,环境便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