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徐三

紫卿 枕冰娘 2604 字 11个月前

男子又面露愧疚,惴惴低下头:“本来是第一个想见到他的……但一听闻杜家变故,我自责三年在东瀛,未曾帮上你们半分……我怕他怨我,就,就不敢……故先来见九妹你,劳烦你帮我探探他口风……”

“怕我哥怨你,不敢?”杜韫心回味着这几个字,总觉得唇齿留香,自有一股风月,但又说不明白,干脆摇摇头不细想。

“帮三哥不是不行,但三哥也得帮我个忙。”杜韫心换了话题,目色幽微。

“九妹尽管说。”男子俯身一揖。

杜韫心打量着银票,想起不久前与郑斯璎的对话,那股炽热的火焰,又在她眸底腾起。

“从蜀中到京城的官道上,此时应有棋公子并一群喽啰,在策马飞驰赶路。王家会派影卫送你南下,然后待碰上他们了,就烦请徐三哥抚琴一曲,扰乱马儿的脚步,耽搁些棋公子的行程罢了。”

抚琴一曲,惊扰马儿,耽搁入京行程。

字字入耳,似有机窍重重,男子下意识迟疑:“棋公子亦是旧相识。不知杜九妹耽搁他行程,意欲何为?”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杜韫心猛地打断,语调冰冷。

她见男子不舒服地蹙了蹙眉,有些迟疑不定,立马补了句:“徐三哥在担心什么?只是耽搁行程,又没让你杀人放火,还是说,你信不过九妹我?”

“你是小八的亲妹妹,便也是我妹妹,我当然信得过!”男子连忙摇头,却依旧徘徊,“只是,不明不白的,就算只是耽搁行程,我也觉得,没这么简单……”

“我这么做自有道理。三哥既信得过我,就不必深究。”杜韫心语调愈寒,盯紧男子的目光带了胁迫。

注释

1东瀛:唐朝文人喜称日本为“东瀛”或“扶桑”。

2三味尺八:皆为日本传统乐器。三味,即三味线是一种弦乐器。乐器由四角状的扁平木质板面上蒙上皮制成,琴弦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部。人们通常会用银杏形的拨来弹奏。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的三弦,大约成形于15世纪左右。尺八,竖吹的乐器,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由中国唐朝时开始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兴旺。

这番话很是顺耳。郑斯璎听得浅笑,俯下身去,伸出根蔻丹指,抬起了杜韫心的下颌:“那,辛和王,你选哪一边呢?”

“想我杜氏,百年官家,本就和她辛氏乃云泥之别!而王家累世名门,才值得我杜氏追随!不过。”杜韫心眸底腾起抹炽热,“不过,大姑娘别忘了答应民女的事。”

郑斯璎眉梢一挑:“助杜氏复官,再现当年荣耀,让你当回官家小姐?可对?”

“不错。只要大姑娘记得。那我杜韫心。”杜韫心一字一顿,眉间欲望煊盛,“愿为姑娘马前卒,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郑斯璎笑了,若牡丹娇华,艳动长安:“这不就对了?徐公子的事,本姑娘拭目以待。”

杜韫心压下眸底的炽盛,重新恢复了温良恭俭的样子,拜首道:“大姑娘放心。”

郑斯璎点点头,遂掩门而出。杜韫心站起来,整了整衣衫,坐到上首,自斟了一壶茶,还没喝几口,便听到禀报。

“杜姑娘,徐公子到了。”

“请。”杜韫心放下茶盅,看向了门外。

磕嗒一声,门打开,复掩上。堂下走来一名年轻公子,噙笑揖手:“杜九妹,许久不见。”

杜韫心起身一福,笑意亲切:“徐三哥从东瀛(注1)归来,风采依旧。”

二人互相见礼,主客落座。杜韫心细细打量着名唤“徐三哥”的男子,眸底有晦暗不明的光流转。

男子二十出头,容颜如琢如磨,线条棱角分明,鹰目如星,朗朗炯炯,下颌有些青胡茬,墨发随意披在肩后,为那冷峻的面容,愈添男儿气魄。

再瞧其衣饰,一袭半旧的苎布玄黑衫子,通身无珠玉无配饰,如纯粹的夜色般,勾勒出他略微清癯的身影,脚上布鞋还沾着泥点,显示着一路风尘仆仆。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背负一个长条布包,里面似乎包了把琴,男子衣着朴素,包琴的却是顶级的绸缎,成为他浑身最值钱的家当。

这般气度容颜的男子,与那长安城中的公子哥儿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