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战斗力跟关中府兵相比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至于商路的开辟倒也简单,辽东半岛虽然贫瘠,除了人参和貂皮以外也没什么特产,可是倭国有啊!从釜山出发,走海路到倭国,在后世不过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而已,放在大唐,秦浩他们的大船也可以做到一日往返,甚至于路线简单明了,小河船也可以走这条线,返航率超过九成。
倭国这地方,盛产白银,而且那地方的女人和漆器也都不错,关键是这时候的他们还没开化,随便运一点破烂过去都能换回来一船白银,这是何等的暴利,大唐虽不是银本位但大银坨还是可以压国库的镇国之宝的。
在秦浩的设想中,白江口负责商品销售,将天南海北的,尤其是大唐的货物运送到白江口再通过本地的帮派散往半岛各地,而釜山城则专门负责往倭国运银子,这其中的利润只会比武士彟的西宁城大,绝不会比他小。
而这些分了股份的,青帮出身的府兵,就是保护大唐在半岛既得利益的基石。
再由两地的唐联储控制新罗的经济和货币,新罗还有什么必要去打呢?
当然,他得先把对倭国的贸易线给建设起来,印象中他们这时候好像已经统一了,但他对倭国史不太了解,也不知到底怎么个情况。
没成想,说曹操曹操到,孙二来报,说是倭国的使者要求见他。
什么情况?大唐与此事的倭国应该还是零交流吧!中间还隔着一片大海呢,这帮玩意从哪蹦出来的?
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已经和倭国开过战了。
原来,百济和倭国之间一直都是有贸易关系的,在牛进达的猛攻之下,病急乱投医,居然想到要去倭国求援。
倒不是指望着他们帮着打仗,只希望他们能派一点水军过来,去高句丽搬一点援兵,高句丽和百济的水师都让秦浩给废了,以至于高句丽给百济准备的三四万援军只能望着汉江发呆,对江对岸水深火热的百济盟友一点办法都没有。
恰好倭国也是个岛国,海军发达,于是就想让他们帮帮忙,把高句丽的援兵给运过来。
巧了,倭国这帮人回来正好遇到回国去请窜天鼠等青帮众人的孙二。
我们知道,倭国这个民族,在被打趴下之前向来都是天老大我老二的,一听说大唐水师来了,根本就不惧,两百多舢板一样的小船饿狼一样就朝孙二扑上去了。
孙二整个人都懵逼了,这世上还有这么急着找死的民族么?那就打吧,于是,倭国的水师也悲剧了。
不过孙二毕竟是单独行动,只有一艘船的他也没啥配合,打赢倒是没问题,全歼就有些难度了,因此倭国水师倒还有些余孽。
这就要说道倭国的另一个民族性了,这些水师余孽死里逃生之后,不但没去运送高句丽的援军,反而巴巴的跑秦浩这跪舔来了。
当听说那个打败他们的神之船,只是大唐帝国某位将军的十几分之一的力量的时候,这帮玩意跪舔之心更盛了,拦都拦不住,至于百济,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秦浩在得知了前因后果之后简直哭笑不得,对倭国文化中这种打服就舔的做法简直是无言以对啊。
倭国这帮人,打服以前全是饿狼,可只要打得服他们,马上就会变的比一只哈巴狗还要听话,而且这种听话似乎还是发自内心的,在原本历史上,他们被唐军一顿上课之后,在短短二十年之内派出了十九波遣唐使,据说是因为有一波碰上海浪死路上了,要不然每年人家都得来,比突厥来的都勤。
不但如此,国内也是一切向唐看,连首都布局都是仿效长安,甚至连地名都不带改的,后世去倭国旅游的时候可以发现,所谓的倭国文化清一色的全都是大唐文化,咱们自己失传了的倒是让人家给发扬光大了,其国内对唐史的研究甚至还在华国之上。
还有一千年后的那场二战,前一刻还可以神风特战玩命去怼的米国佬,一旦投降之后就可以发自肺腑的去跪舔,以自家老婆服侍过米国大兵为荣,翻脸速度之快让米国佬都接受不了,还以为这个国家的人都疯了呢。
总之,这个民族从死敌到爸爸的转变从来都是毫无晦涩可言,不掺任何的不情愿,百分百的发自真心,甚至他可以担保,此时的倭国已经是大唐第一忠实小弟了。
如此,秦浩在整个辽东半岛的,布局几十年的大战略的最后一块拼图,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自己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