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见到秦浩的实验结果完全都懵掉了,他们几乎啥都没干,就把高句丽的民间财富甚至国家财富给掏空了,当然,这期间多多少少也往那边运了几百船的商品。
高句丽人都是傻子么?
秦浩却觉得挺正常的,他上辈子可是赶上了大时代的,人民币与外汇券最疯狂的时候甚至都能达到一比四,结果。。。。存了人家老美几万亿的外汇。
秦浩的手段与此类似,所不同的是,咱们那时候好歹也算有了人民币,而此时的高句丽。。。。。
三个月后,裴行俭上折子信誓旦旦的说,只要大唐宣布停止与高句丽的贸易,高句丽最少就要乱上一年的时间,甚至如果运气特别特别好的话,一兵一卒都不用派,高句丽就可以崩溃了。
弄得李世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特么钱赚的也实在太容易了吧,甚至于他都不想打高句丽了。
事已至此,就连高句丽的有识之士也看出问题的不对了,大唐居然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把他们给玩废了,现在他们面临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跟大唐交易,继续让大唐掏空他们的根基,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
而另一条路,当然就是放弃与大唐的贸易了,此举相当于壮士断腕,缺点是内部必然会乱上那么一阵子,虽说因为和大唐贸易的时间不长,不至于乱上太长时间,可万一大唐趁此机会以此为借口发难的话,很难说不会造成连锁反应。
高句丽王此时还是高健武,也算是颇有韬略的皇帝,一狠心一咬牙,断!现在乱一阵子总比日后被大唐玩弄于鼓掌要好看。
与此同时,加派了人手修建长城,另遣一船队来长安朝贡,向天可汗表达诚挚的祝福,并奉还前隋京贯。
李世民这下可怒了,跟特么谁俩玩软硬兼施呢,显你有政治手腕啊,打!必须要打!京贯你丫的拿回去,朕自己亲自去取!
所谓经济法,说白了就是商人之间的事,对此秦浩倒是挺熟,还是那句话,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的。
前世生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经济法甚至比民法还要重视许多,而大唐时的契约精神之强,信用承诺之守简直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大部分后世的经济纠纷在大唐简直是不存在的。
因此他所需要做的,只是想想如何设定法规,让大唐更加强大,市场更有活力罢了,当人了,后世的经验也得结合大唐的实际国情,这其中的门道倒也不可谓不多,一部法典够他修个年的了。
目前大唐的经济现状是,青帮基本垄断了大唐的河运及海运的业务,又通过超市将批发的业务也基本上掐死了,当务之急是要限制住青帮买与卖的价格和利润,于是秦浩严格规定了青帮从工厂收购时候的价格,以保证手工业主的利润,让他们可以蓬勃发展。
为此,秦浩甚至初步拟定了一个商税改革的计划,打算等它完善一点就去跟房玄龄他们商议。
另一个比较丧心病狂的地方,秦浩居然给大唐设置了传说中的关税。
这件宏图大业几乎将秦浩的兴奋神经完全挑拨起来了,所谓的关税,当然不是人为的设置什么贸易壁垒,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每一笔都来之不易,他又不是床破,怎么能主动去打什么贸易战呢。
关税很低,不管是本国商人卖给外国还是外国商人卖进来都要交一点,关键是,结算方式他只接受通用券。
简单来说,外国人卖东西进来,必须也只能买卖成一堆通用券,扣除需要给大唐缴税的部分,剩下的才能用来买东西卖回本国。
而本国商人如果乐意去远走西域卖给外国东西,最佳的选择也是换通用券回来,否则他们换了东西回来的话还得交税。
等他完成这项大业,所有的异族,尤其是那些尊崇天可汗的异族,将不得不大量的储备大唐的通用券,简单说,就是外汇储备,想想二十一世纪的老美为啥打个喷嚏就能让全世界吃药,不就是因为他欠全世界的钱么?
同样的招式,若能用到一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中来,其效用必然好上无数倍,因为异族他们本身是没有一套完善的货币体系的,当他们与大唐的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以后,其内部的流通货币将自然而然的就会被大唐的通用券所取代。
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就等于控制了这个国家的一切,这个经济学观点虽然朴素,但未尝就没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