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终于到了

一部三国演义,本就是以三国志为基础,历经千余年不断修缮,最终在罗贯中的手上整理完成,况且罗贯中本人也是张士诚身边的高级参谋,自然也通晓权谋兵法。

而此时只是初唐,就连后汉书都没编写呢,众人都以为这三国演义出自秦浩一个人之手,一个大才的名声自然是无论如何也跑不掉了。

不说别的,光是通史一项就很了不得了,通史,这在唐朝是可以参加科考的,几十年后,章怀太子李贤仅仅是组织一群学士编写了一本后汉书就几乎能与武媚娘掰手腕子,可见朝廷对史学之看中,说真的,一本后汉书编写的难度,还真就不见得超过这三国演义。

如此,李世民对秦浩不由得大感兴趣,两位肱骨宰相全都对这少年如此推崇,这少年必是有过人之处了,李世民爱惜人才的毛病已经到他骨子里了,被这两位宰相撩拨的心痒痒,这下还真挺想见见此人的,却说道:“那什么三国演义很好看?回头给朕也送上一本来,朕也看看此子搞出的是什么东西。”

想了想,又问房玄龄道:“那依你之见,此二人如何处置?不如封官?”

房玄龄笑道“臣以为,封官不急,灾民既已抱团,由此二人暂且领头反而是件好事,至少这二人一文一武,有抚慰灾民,正朔民心之用,只要朝廷的赈济及时到位,不让百姓饿死或者少饿死,别让洛-阳乱起来,想来定然无事,至于此二人如何处置,不如等这大灾过了以后再说。”

李世民笑骂道:“说来说去还是惦记梁师都的那点缴获,药师以为如何?”

李靖还能说什么?合着这帮文官饶了这么大个圈子,还是为了梁师都那点金箔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难道他还能反对不成,一个是上阵杀敌于国有功又侠肝义胆的府兵,还是他亲卫,另一个干脆都快给捧成李密第二了,现在人家整了好几万灾民抱团奔着洛-阳去了,万一特娘的粮食不到位搞出了乱子岂不成了他的罪过?

再说,真要是内部乱了,这出兵东突厥的大好机会搞不好就这么没了。

“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