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鲍曼的文学评论有点过于危言耸听,你觉得呢?’
额,这些开头都好像有点装,本身彦祖对齐格蒙特?鲍曼这个人就不是很了解,他的书就更加不熟悉了,能够说出来的这些东西大多数都能够随便摆渡到。要是林微雅真的接话,继续这样的话题,那他就原形毕露了。
林微雅应该不会像彦祖这样只是匆匆了解,肯定会有所深入了解过有关于鲍曼这个人以及他的作品,万一林微雅接茬跟他说一些关于《此非日记》或者齐格蒙特?鲍曼的具体事情,那就尴尬了,因为彦祖根本没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彦祖可能会在林微雅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还是正常地打招呼好了。彦祖拿起李威借给他的两本书,走向林微雅的位置。
“你好。”真的是很寻常的搭讪开头。
林微雅抬起头,看着彦祖,没有什么惊讶的神情,很平静地问着,“有什么事吗?”
“最近我在看齐格蒙特?鲍曼的书,但还没怎么看得懂,我看到你也看在他的书,我能和你交流一下吗?”
“可以,你在看他的哪本书。”林微雅没有想太多,“请坐。”
“谢谢。”彦祖坐下来,把李威借的两本书放到桌面上,“是《现代性与大屠杀》和《现代性与矛盾性》,他的代表作。”
————————
大屠杀是一本反思现代性的作品,鲍曼认为德意志民族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事件并不是一次反常事件,而是现代性本身固有的一种固有表现。
而现代性和矛盾性围绕的核心观点分别对应两者,现代性泛指秩序意识,而矛盾性则代表着一种无序。鲍曼认为秩序与无序是共生的,而他更多的描写还是着重于后者。
林微雅倒是阅读过这两本著作,正如眼前这名男子所说,这两本书是鲍曼的代表作,想要了解鲍曼和他的哲学观点,阅读这两本书是难以避免的。但林微雅阅读过后对于书中所阐述的各种观点也算不上有多大认知。
首先她不是犹太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她没有亲身经历过,无法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把自己跟鲍曼放在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还有就是思维局限性,林微雅自认没有那么高的学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