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君子于役,谁曰无衣?

打定了主意,文差就在国风十六首中寻找他想要的。

“君子于役,听起来还不错,嗯,就你了……”

文差看着这一篇,嘿嘿笑了起来,用笔在上面圈了一下。

这一首诗歌,非常朴素,两章相同,只有很少的变化。文差认为这一首诗是诗经国风中的代表作,回环往复,以简言繁,意味深长。

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一个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她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用乡村晚景的画面抒发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哀怨。

选好了这一首,文差又开始寻找下一首来,很快,他就看到了相同类型的一首诗,也是他当初很喜欢的诗经中的一首诗歌——《无衣》。

无衣这首诗与君子于役的风格相反,整首诗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这两首歌所讲的都是战役,不过视角不同,若是融合在一起,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就做,这是文差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于是他用笔工工整整地抄下了这两首诗的原文,并将它们拼接在一起,待会再将这首歌词录进去。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于役若何?未知其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他在两首诗歌中间加上了那一句,恰当地铺垫应该能让这首歌听起来不那么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