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不见得吧!”卡布说道。
“匈奴人一心想重建当年刘渊之大业,断然不会四处挑起战事!羌族虽不如匈奴强大,他匈奴单于也不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把有限的兵力,用在你们羌族人的身上!”
“凡是都有万一,如果那匈奴单于疯了,刘大人,恐怕不是你嘴皮子动动就管用的吧?”胭脂夫人不依不饶的问道。
“赵国已屯兵五原,匈奴岂敢轻易南下?就算真的兴兵来犯,我赵国也不会坐视不理。”刘远志说道。
“刘大人,这话可能作数?”
刘远志微微一笑,说道:“赵国人一诺千金!不是出尔反尔之徒!”
这句话,刘远志自然也是说给羌族人听的,木都等人听到这句话,脸色也有些尴尬。
“那岁币朝贡,依我看,就免了吧!”卡布不紧不慢的说道:“方才刘大人也说了,现在赵国坐拥中原,地大物博。而我们羌族,除了牛羊,再无其他。赵国既然是要做天朝上国,想必一点点岁币朝贡,根本不会放在眼里吧?与其你来我往多费周章,不如免去。”
“万户此言差异!岁币朝贡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一个礼字!俗话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若是我们都不守礼数,那百姓还如何谨遵君臣之道,父子之礼?”刘远志辩驳道。
不得不说,刘远志确实是饱读诗书,能言善辩,一席话说的羌族人无话辩驳。
“木都首领,可还有其他问题?”石闵忽然问道。
木都看了看胭脂夫人和卡布,想听听他们的意见,但是似乎兄妹俩也是无计可施。
见羌族人没有表态,刘远志便不慌不忙的说道:“既然这些事项都没有问题,那我们这边还有一个条件。”
听到这句话,卡布的心里已经明白,刘远志所说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条件?刘大人说来听听!”胭脂夫人问道。
“既然是归顺,那咱们也得有一些实质上的举措。”
“方才你这文书上已经写的很是详尽,还有什么要求?”胭脂夫人假装不满。
“据我所知,木都首领的大公子,已经十五六岁,这样的年纪,该读些诗书,而不是整日骑马射箭。刘某斗胆,想邀请大公子一同前往赵国,习礼乐,读诗书,将来继承首领之位,也好造福羌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