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轩土在窑场拜师时,一番慷慨陈词,黎昊听了也颇受震动,不禁对他另眼相看。但事后一想,他原本是受族人敬重的窑场长作,怎会忍气吞声的受自己指手画脚?
不过事实证明,他错了!
这位误打误撞而来的徒弟,在面对自己时表现得格外谦恭,做起事来也格外卖力,丝毫不见忤逆违背之举动。
关键他还有一颗永不枯竭的上进心,不懂就问,一知半解的更是要问个明白,有些问题黎昊一时都难以回答,只能回去苦思冥想之后才能给他答案。
如此一来,原本只懂制陶手艺,不会教人的黎昊,最后竟也教的头头是道。其实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已经不是师父单向传递徒弟,逐渐演变成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终尽皆受益匪浅。
轩土履行诺言,卸任窑场长作之职,黎昊在黄帝授意下,烧制陶鼎,暂担窑场长作之责,不过在实际当中,他只是在旁监督指挥,具体烧制细节仍由轩土负责。
轩土初时不肯,说有言在先,不可背弃承诺,黎昊以师傅身份施压,又搬来黄帝恫吓,终是摆脱了这份苦差,落得了一身轻松。
他在窑场把控了一段时间,见轩土已能独当一面,黎昊便偷懒省事,时常待在家里,闭门不出,若是遇到难题,轩土便会跑来询问,渐渐他对窑场也不怎么关心了。
为了青阳的婚姻大事,青阳一家人自不会置身事外,陶鼎、酒水、麻衣三样礼物,前两样他们无能为力,只能从最后一样身上下手。
嫘祖更是自责没有未青阳出力,是以全身心的投入了麻衣的制作当中,为了能制作出天下间最好、最精美的麻衣,她还叫上了昌仆和女魃两人。
昌意不喜欢做这些事,认为那都是女人家该做的,大男人自有更多大事要办,总是想尽办法躲避开溜,但往往都会被昌仆拉了过去。
每当他看到黎昊空着双手,无所事事的站在旁边时,心里总觉得委屈,认为母亲偏心,却也无可奈何。
黎昊瞧着昌意一脸无奈的模样,总觉得好笑,不过时间长了,他却渐渐从中看出了端倪,嫘祖最近频繁的使唤昌意,并不是没有道理的……